十方普觉寺


标签:
十方普觉寺北京卧佛寺北京植物园郑东风尚学社礼仪培训 |
分类: 休闲日志 |
这是我在北京最熟悉的寺庙(没有之一),也是我到过最多次的寺庙(同样没有之一)。
十方普觉寺即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寺依山势而建,站在寺前环顾,三面环山,寺正坐其中,能感到当年建寺选址之讲究。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也称五华山。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卧佛寺文章资料摘自网络)
在卧佛寺中能参观到巨大的卧佛,因为不允许拍照,所以在这里我没有佛像的图片记录。
分享有关卧佛的介绍:卧佛身长5.2米,用铜25000公斤、铸佛用工7000人。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侧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弯曲托首头部。据说这是释迦牟尼的纪念像。旁边站着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个弟子。他们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像。
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
殿门上方亦有横匾,书有“性月恒明”,意为佛性如月亮,明亮兴辉永照。
寺中三世佛殿内有一尊观音菩萨的雕像,与其他寺院中法相庄严的观音像不同,卧佛寺内的观音像盘腿抱膝,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被称作“自在观音”像。据介绍以前的佛像因为文革和历史原因已经不复存在了,卧佛寺内的这尊观音像是1983年卧佛寺整体复建时重建的。近年来经过专家和领导的考察,原有的塑像在结构和外观上的技艺不能达到要求,经过近30年的风吹日晒,佛像的表面也出现了裂缝,需要重新修缮。2012年5月开始进行修缮工作,修缮后的自在观音像于2012年8月8日正式与游客见面。此外佛像身上的彩绘部分采用了几乎已经失传的拨金工艺,塑像看上去栩栩如生,完美的展现了唐代时期的观音塑像的特点。佛殿内不允许拍照,所以无法以图片方式分享,但绝对值得亲临参观。
地址:海淀区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内
门票:5元
卧佛寺,特别之处真的很多,比如在寒冬中仍然能看到不少绿树。还有,寺中的放生池从不冻结,鱼儿常年水中游。另外,寺中更有种植腊梅树上百株,每逢农历腊月时节,腊梅幽香飘满院。目前腊梅花还没有完全开放,只有零星几朵,我也拍了几张,虽然并不理想,但也乐意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