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我有一个梦想(转载)

(2006-06-28 20:20:48)
分类: 转载空间
在博友千岛先生鼓励下,转载此文(千岛原创),愿与大家共享......
 
2008,我有一个梦想(转载)
 
    透过车窗
    我看见一个年轻人驾着一辆宝马
    透过车窗
    我看见两个警察守在夜总会的门外
        等着抓闹事者
    ……
    坐在公共汽车上
    我看见整个伦敦向我走来
 
    这是一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11岁的英国小学生。这首诗贴在伦敦一辆公共汽车的车厢内壁上。
  在公共汽车和地铁上贴诗是伦敦的传统。诗都是当代作家和诗人精心挑选的,有古典名诗,也有当代佳作,更有普通市民写的诗。
  今年二月,几首中国古诗和一首鲁讯的诗译成了英文,贴上了伦敦的地铁车厢。
  “伦敦公共汽车和地铁上的诗”,强化的不是说教功能,而是反映现实生活,营造文化氛围,让终日为生计奔波的旅客有短暂逃离尘俗的机会。
  这是千岛在昨天的《新京报》上读到的内容,文章标题是《不妨学伦敦将诗引入公交》,作者是现居伦敦的华人卢宜宜。
  卢宜宜建议,两年后就要主办奥运会的北京,应该从伦敦的做法中得到启发,让祖国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走近每一个来到北京的人,让文化气息在北京随处可见。
    千岛举双手双脚赞成。
  千岛因此做了一个梦。梦见回到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梦见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题记
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
我在北京看着莫斯科,
我的眼睛紧盯着一个老人,
我怕他关键时刻把话说错。
他看出了我的提心吊胆,
他给我发出一个电波,
    错与不错,
    我萨马拉奇认准了中国。
 
老人兑现了诺言。
他的话音一落,
我飞进了长安街的人流车流。
 
只有这个夜晚,
我在长安街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警察叔叔说,
    绿灯行,红灯你还行。
我从中央电视台到天安门,
又从天安门到中央电视台,
来回转悠了整宿,
十里长街的汽车都变成了蜗牛,
蜗牛的犄角挂着五星红旗,
不相识的人们打着熟悉的招呼。
当晚,
    全中国的人都露宿街头。
 
一觉醒来,
日历显示着2008。
我脸没洗,我牙没刷,我穿反了鞋就往外颠,
我窜上了公共汽车,我只看了一眼,
我猛往下冲。
售票员一把拉住我,
    你手里拿着奥运会开幕式的票,
    就得免费坐我这趟车,不然,
    你进不了鸟巢的大门。
我满脸狐疑,
    昨天那满车的广告,怎么说没就没了,难道,
    它们也去看开幕式?
 
满车的广告变成了满车的诗,
有首诗的署名居然是我八岁的儿子,
我读着读着,我醒了,
醒来是2006年6月28日的早晨。
我拿出纸和笔,
搜寻着那首诗的记忆:
 
    透过车窗
    我看见一个警察驾着一辆宝马
    透过车窗  
    我看见两个年轻人站在夜总会的门外
        等着警察送来奥运会的门票
    ……
    坐在公共汽车上
    我看见整个北京向我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大利情结
后一篇:暴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