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月,我走了趟俄罗斯,回了趟国。发现来去美国的航班上,有越来越多探望子女的父母。

上周,我从中国飞返美国,登机不久,一对中国老夫妇吃力地把行李硬塞进我上方的行李舱内,结果一颗螺丝掉下来,行李舱门无法关闭。

同样是坐过道座位的一个老美冲我发出无奈的表情,我读懂她的意思。
不久,两位空中服务生把我头上的所有行李箱都转移了,并贴上封条,确保乘客飞行安全。

中国老夫妇的坐位是夹在两个老外中间,他们不会说英文。
我发现了他们的窘迫,对他们说:你们想要什么让我来告诉服务生吧。必须助人为乐!何况是面对同胞。
其实也就是米饭还是面条?鸡肉还是牛肉?或者海鲜等小问题。
试想我的亲朋好友在异国他乡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多接地气吖。

通过数次“帮助”他们后,我对同胞的服务也升级了,擅自为他们要罐装的苹果汁,结果这对老夫妇之后就专门跟服务生要这个。

中途有分发三明治和冰淇淋点心,不知何故服务生少给他们一份。
之前冲我表表情的老美主动喊来服务生,为他们补发,为此我对她发出了赞许的微笑。
老夫妇问我老外跟你说什么啊,我告诉他们情况,希望他们对邻座说声谢谢。

后来,老夫妇拿了他们的入境表格和护照,请我帮助填写。

填到入境携带的钱额一栏,老夫妇坚持说每人带了八千美金,总共一万六千。
我说入境美国一人(或一户)限额是一万刀啊?他们说已经来休斯顿看望女儿多次了,要我照实填写。
结果我发现他们非常顺利过了关。

填完表格,老夫妇连声道谢,我请他们检查一下。
果然他们回去座位后不久,先后两次又来找我。
一次是我把人家的生日月份写错了,汗!
一次是他们希望我把 China 全部改成大写字母。

整个飞行过程11个多小时,为了我的身体皮肤,全程我不停地补水喝。

快要到达目的地供应早餐时,我这边靠窗口座位的男生才要西红柿汁。
服务生问他要“杯”还是“罐” ,他答: Half (一半)。

把那个全程一直跟我学说中文“冰块”的服务生搞傻了,我说:您给他一杯。

返回美国隔天,我开始做新学的凉菜:鲜柠檬汁浸洋葱。




友人建议我24小时内吃完,怕酸,食用前加蜂蜜调和,有抗氧化、预防骨质流失、分解脂肪等许多好处哦。
连续两个月马不停蹄,累S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