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兄弟》01《八道湾十一号》
(2008-12-17 11:15:59)
标签:
凤凰卫视阿忆总撰稿2001年 |
分类: 视频节目 |
回首20世纪中国文化史,能以一家兄弟闪烁绵延其间而始终不衰的,唯有周氏3兄弟。大先生周树人,笔名“鲁迅”,一生桀骜不驯,四面为敌,斗争而终。二先生周作人,才华横溢,与世平和,像手工艺人一样日日雕琢,在纸笔之间,在一生荣辱之中,艰苦劳作。在两位兄长的巨大光环下,三先生周建人自强自力,以牺牲自己而始,以尽职尽责而终,走完了将近100年的人生。
【主持人陈晓楠:可以说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坛,南方是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对峙,交相成为主体,而牢牢控制北方民众的,则是鲁迅和周作人。不过20年代之前,影响中国最大的还不是周氏兄弟,而是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但周氏兄弟恰在这些巨星中间,冉冉升起,成为20年代的塑造者和文化导师。
蔡元培,北大校长,生肖属兔儿。陈独秀比蔡元培小12岁,北大文学院院长兼《新青年》月刊主编,也是属兔儿。胡适,北大哲学系教授,比陈独秀又小12岁,生肖还是兔儿。1917年,3位巨星联手,打碎了旧传统,人称“改变中国文化的3只兔子”。而周作人正式汇入北大洪流,已是1917年9月4号。蔡元培聘他作北大中文系教授,无非是让他把革命的烈火烧得更旺一些。几个月前,陈独秀发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他措辞激烈,第一次提出解放妇女。周作人立即站在陈独秀一边,成为革命大旗下的护旗官。他还把英国蔼理斯的《性的心理研究》翻成中文,分析中国道学家的肮脏心理。1918年夏天,北京和上海报纸刊登了民国政府对节烈的《褒扬条例》,宣扬自杀殉夫,周作人翻译出舆谢野晶子的《贞操论》,被陈独秀拿到《新青年》上发表!
此时,魯迅只是教育部一位情绪低落的科长,在钱玄同再三动员下,他摆脱掉张勋復辟投在心底的浓重的阴影,加盟《新青年》编委会。他发表了《狂人日記》,指控旧社會吃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紧接着,他翻回手来,发表《我之节烈观》,与周作人遥相呼应,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屠杀妇女。
不过,在20年代之前,知识界的全部目力,似乎全部集中在胡适身上。当解放妇女的大讨论进入实质性阶段,27岁的胡适站出来,淹没了一切声音。他斥责传统道德伤天害理,是“全无心肝的贞操”,是男权专制,如果有谁勇敢打破这种“处女迷信”,我们就应该尊敬谁!这一年,鲁迅37岁,比胡适大10岁。周作人33岁,连三先生周建人也已是30岁的中年人,但距离他到胡适的哲学系去作旁听生,还有3年时间。
此时,魯迅只是教育部一位情绪低落的科长,在钱玄同再三动员下,他摆脱掉张勋復辟投在心底的浓重的阴影,加盟《新青年》编委会。他发表了《狂人日記》,指控旧社會吃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紧接着,他翻回手来,发表《我之节烈观》,与周作人遥相呼应,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屠杀妇女。
不过,在20年代之前,知识界的全部目力,似乎全部集中在胡适身上。当解放妇女的大讨论进入实质性阶段,27岁的胡适站出来,淹没了一切声音。他斥责传统道德伤天害理,是“全无心肝的贞操”,是男权专制,如果有谁勇敢打破这种“处女迷信”,我们就应该尊敬谁!这一年,鲁迅37岁,比胡适大10岁。周作人33岁,连三先生周建人也已是30岁的中年人,但距离他到胡适的哲学系去作旁听生,还有3年时间。
1919年早春,周作人发表《思想革命》。他说,在文学革命中,“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鲁迅则发表小说《药》,揭示小市民的愚昧和麻木,痛惜革命烈士毫无意义的牺牲。夏天,鲁迅发表《一件小事》,赞誉小市民的高贵品质,认为值得读书人学习。秋天,他写出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批判中国传统的父权思想,让孩子们“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然而,对于周氏兄弟来说,这一年的5月4号似乎并不重要。魯迅只写了两篇文章,周作人干脆悄无声息。在整个新文化阵营中,没有身体力行参加五四学潮的,只有这两位名声鹊起的同胞兄弟。
【主持人陈晓楠:在波澜壮阔的1919年,鲁迅一直在忙着两件事情。第一,是在他已经客居7年的北京寻找一处纯属于周家的大宅子。第二,是把全家迁进京城。由于浙江绍兴的祖宅已经出卖,鲁迅必须在1920年春节交出老宅,于是,在五四学潮前夜,他开始四处奔波,寻觅新房,而在六三运动胜利结束的盛夏,他终于倾囊而出,花巨资买下了新街口八道湾11号,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家庭梦想。
1919年冬天,周氏兄弟结束长期的寄居生活,入住八道湾11号,他们还特地接入当年十分罕见的自来水系统。
12月4号,鲁迅回到故乡绍兴,彻底了结了祖宅和祖宅留给他的屈辱的记忆。就是这段时间,鲁迅遇到少年时代的伙伴章闰水。闫水年过30,却是满脸皱纹,形容麻木。鲁迅由此创作了小说《故乡》,其中的闰土,就是这位绍兴农民章闰水。
10天后,鲁迅雇了一条船,带着母亲鲁瑞和3弟周建人夫妇,向北京驶去。
经历了多年的骨肉分离,魯迅终于承诺了青年时代的誓言,使中道败落的周家,门第中兴。八道湾周家新宅,气宇轩昂,兄弟3家大团圆,有钱同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同赡养辛苦了一辈子的老母亲。此时,鲁迅和周作人已是思想界明星,两人的月薪合加起来,超过500大洋,相当今天的5万元。由此可以推想,在北京八道湾,1920年的新年钟声,一定是在团圆祥和的气氛中缓缓地敲响。
12月4号,鲁迅回到故乡绍兴,彻底了结了祖宅和祖宅留给他的屈辱的记忆。就是这段时间,鲁迅遇到少年时代的伙伴章闰水。闫水年过30,却是满脸皱纹,形容麻木。鲁迅由此创作了小说《故乡》,其中的闰土,就是这位绍兴农民章闰水。
10天后,鲁迅雇了一条船,带着母亲鲁瑞和3弟周建人夫妇,向北京驶去。
经历了多年的骨肉分离,魯迅终于承诺了青年时代的誓言,使中道败落的周家,门第中兴。八道湾周家新宅,气宇轩昂,兄弟3家大团圆,有钱同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同赡养辛苦了一辈子的老母亲。此时,鲁迅和周作人已是思想界明星,两人的月薪合加起来,超过500大洋,相当今天的5万元。由此可以推想,在北京八道湾,1920年的新年钟声,一定是在团圆祥和的气氛中缓缓地敲响。
有一天,周作人上完课,叫了辆包车,把蔡校长请进八道湾,周宅顿时热闹起来。
鲁迅陪着这位老同乡老教育部长参观新居,蔡元培感叹说,院子真大,简直可以开运动会。蔡元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看了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他正盘算着把他聘入中文系,系统讲授《中国小说史》;而周作人夫妇刚从日本归来,对武者小路实笃创办的“新村”,有说着不出的赞赏,蔡元培打算倾注巨大热情,支持他把“工读互助团”办下去。
获得周氏兄弟的肯定答复后,蔡元培开始对《新青年》阵营出现思想分歧表示担忧。此时,哲学教授胡适和历史教授李大钊已展开辩论,胡适派要继续搞学术,大钊派希望发动政治革命。但蔡元培已经看到,就在这两派激烈冲突的缝隙中,鲁迅和周作人迸发出高峰才情。他们是学术的,也是革命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是犀利的,也是通俗的。
1920年秋天,鲁迅走进北大文学院,讲授《中国小说史》。这门课名义上是小说研究,实际却是对历史的观察和对社会的批判。诗人冯至后来回忆说:“每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教室,喧闹的教室就只剩下了呼吸声——大家听着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灵魂的历史,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
从那时起,鲁迅经常在八道湾接待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夜深了,他便亲自端着油灯,把学生们送出寂静的胡同。
鲁迅陪着这位老同乡老教育部长参观新居,蔡元培感叹说,院子真大,简直可以开运动会。蔡元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看了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他正盘算着把他聘入中文系,系统讲授《中国小说史》;而周作人夫妇刚从日本归来,对武者小路实笃创办的“新村”,有说着不出的赞赏,蔡元培打算倾注巨大热情,支持他把“工读互助团”办下去。
获得周氏兄弟的肯定答复后,蔡元培开始对《新青年》阵营出现思想分歧表示担忧。此时,哲学教授胡适和历史教授李大钊已展开辩论,胡适派要继续搞学术,大钊派希望发动政治革命。但蔡元培已经看到,就在这两派激烈冲突的缝隙中,鲁迅和周作人迸发出高峰才情。他们是学术的,也是革命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是犀利的,也是通俗的。
1920年秋天,鲁迅走进北大文学院,讲授《中国小说史》。这门课名义上是小说研究,实际却是对历史的观察和对社会的批判。诗人冯至后来回忆说:“每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教室,喧闹的教室就只剩下了呼吸声——大家听着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灵魂的历史,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
从那时起,鲁迅经常在八道湾接待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夜深了,他便亲自端着油灯,把学生们送出寂静的胡同。
1920年4月7号,为了探讨“新村”建设,27岁的毛泽东来到八道湾,拜谒“新村”运动的倡导者周作人。让他十分遗憾的是,鲁迅恰好不在家,因此毛泽东和他终生推崇的文化旗手,始终没能谋面。毛泽东并不知道,鲁迅是“新村”运动的反对者。
【主持人陈晓楠:80年前,我现在站着的这个地方就是八道湾。据说,它是由8条小胡同汇聚成的一条大胡同,因此叫做“八道湾”。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周氏兄弟生活过的八道湾被夷为平地,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八道湾虽然不在了,但我敢保证,在摄象机镜头里的至少一座楼里,您最少也能找到1本周氏3兄弟生前写过的书。
在中国,凡是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1921年深冬,孫伏园不断催稿,鲁迅便以小说家身份,在阿Q身上贴上中国人深层次的各种缺点,在《晨报副刊》上陆续发表,引来广泛喧哗。正是因为读到了这部小说,一位名叫“许广平”的天津小学教师才横下一条心,要去北京深造。她本想是,离自己崇敬的思想者更近一点,却不成想成了思想者的终生情侣。
《阿Q正传》发表后,第一位撰写评论文章的,是周作人。他以文学理论家的身份说,《阿Q正传》是一部讽刺小说,阿Q是中国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典型。
20年代初,周建人也厚积薄发。鲁迅受聘北大,周建人也同时进了北大哲学系,甘作一名旁听生。此时,他已32岁,在绍兴拥有众多门生。1922年,周建人联合2哥周作人和胡愈之,组建“妇女问题研究会”。他翻译的《性与人生》成了中国性科学的启蒙读本,他撰写的《性教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性教育的教科书。
【采访北大中文系原主任孙玉石教授——
周氏3兄弟在民族的启蒙、对民族智慧的启蒙和启发上面,关心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关心妇女而儿童的权利上面,都是共同的。在很长时间里,他们走的是同一条路,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为了民族启蒙的这样一条道路。
1921年深冬,孫伏园不断催稿,鲁迅便以小说家身份,在阿Q身上贴上中国人深层次的各种缺点,在《晨报副刊》上陆续发表,引来广泛喧哗。正是因为读到了这部小说,一位名叫“许广平”的天津小学教师才横下一条心,要去北京深造。她本想是,离自己崇敬的思想者更近一点,却不成想成了思想者的终生情侣。
《阿Q正传》发表后,第一位撰写评论文章的,是周作人。他以文学理论家的身份说,《阿Q正传》是一部讽刺小说,阿Q是中国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典型。
20年代初,周建人也厚积薄发。鲁迅受聘北大,周建人也同时进了北大哲学系,甘作一名旁听生。此时,他已32岁,在绍兴拥有众多门生。1922年,周建人联合2哥周作人和胡愈之,组建“妇女问题研究会”。他翻译的《性与人生》成了中国性科学的启蒙读本,他撰写的《性教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性教育的教科书。
【采访北大中文系原主任孙玉石教授——
周氏3兄弟在民族的启蒙、对民族智慧的启蒙和启发上面,关心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关心妇女而儿童的权利上面,都是共同的。在很长时间里,他们走的是同一条路,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为了民族启蒙的这样一条道路。
前一篇:《周氏三兄弟》02《上下求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