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复半壁古墙用了37亿

(2008-10-05 23:36:45)
分类: 随拍随写

修复半壁古墙用了37亿

《古关隘的黄昏》

阿忆摄于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临闾楼
2008年10月1日17点44分

 

  整个山海关,兴建于朱元璋时代,出了关等于出了国,上面这座临闾楼,兴建于万历十三年,是军事建筑,“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满清灭明之后,领土南北东西贯通,这里不再是边疆关隘,临闾楼自然颓败。1986年复建如此。前些年,又花了37亿,以镇东楼为中心,向东至靖边楼,向西至临闾楼,修复了不到两公里的城墙。这点东西,花掉37亿,实在骇人听闻。如果是朱元璋在世,必杀一批贪官。如果万历在世,定杀得不得好死,这小老头暴戾得很。呵呵,风月风月,不谈时政。话说俺带着太太、儿子、女儿前来参观,已是夕阳西下,游人皆无,四下静谧,只有风声,高而宽大的城墙上空无一人,余晖打在临闾楼深灰色的砖面上,留下一层淡淡的金色。这楼知道一切,只是不会说话,静观潮起潮落。

  在镇东楼东侧,看到了下面这个照相铺子,往事越廿八年,阿忆摇扇,东过碣石有一片,萧瑟秋风今又是,真的换了人间。现在这铺子,租的都是帝王将相的绫罗绸缎,而28年前,顶多租一件布做的书生袍子和一把纸扇。俱往矣,与时俱进了,只有俺还在刻舟求剑。

修复半壁古墙用了37亿

  看看,俺当年就是站在这个地方,照了下面这“一片”,人瘦得有点儿像进央视之前的撒贝宁。那是1980年夏天,俺16岁,跟来京城渡蜜月的表哥刘斌(就是后来唱“咱当兵的人”那位将军歌手)学唱高派老生,忽然喜欢上中国服装,就脱了洋装,打扮成这个小样儿,在镇东楼下拍了两张可笑的照片。镇东楼就是大家说的“天下第一关”,不过,延长城走一走,会走出一大堆“天下第一关”,社会之浮躁可窥见一斑。

修复半壁古墙用了37亿

  补充一句,当年俺身后的箭垛没现在照相铺子后边的箭垛那么高,这是新修复时怕游人掉下去加高了,城下的护城河不见了,远处盖起了许多楼房。

  这里似乎仍不大会做生意:停车场无路线指示牌,不打听,绝对不可能知道该怎么办;景点方位牌制作得挺洋气,但内容画得乱七八糟,只有画的人自己能懂;黄昏17点正是观落日的最佳时间,但镇东楼上2层的售票员已关了门,下班了;不到18点,整个城墙已停止参观;进古城门时,有示意牌说外埠车不准进,但俺下镇东楼时,发现楼下停了许多外埠车。

  不说扫兴的事了,还是看看古城门吧,很漂亮。也许只有俺自己觉得漂亮,现代人,会觉得它太堵。

修复半壁古墙用了37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