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识女人》[为《北京香片》作序]

(2006-04-17 20:22:51)
分类: 随拍随写
                                          文/  阿忆
 
   初看《北京香片》的书名,以为是一部怎生了得的谈论北京茶道的书。再翻翻目录,又猜想是一部介绍北京衣食住行和风土人情的手册。但当细细读来,才知道,这完全是一系列灵慧女孩儿的心思,透着轻巧,字里行间含着幽默,偶尔还抖一把机灵,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女人是全书的线索,尤其是北京女人,简直是贯穿其间。无论《书说戏说》,还是《衣》、《食》、《住行》,每一节,每一篇,说的都是女人。窃想,这书定会勾起女读者的共鸣,但如果哪位男士正想了解现在的女人,特别是正在谋划娶一房北京太太,并想永远不离婚,那一定要做这本书的男读者,这会让您少走许多凶险的弯路。
   不光对北京姑娘,《北京香片》对外省女性也有惟妙惟肖的诙谐描写。说准了,您就笑一笑。说得太重了,您就当是个善意的玩笑,不必过于计较。这是一个消费时代,智慧和聪明带给我的愉快最为重要,准确和真理倒可以先放到一边。
   翻看其中《金钗布裙不掩国色》,您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北京老头儿到上海出差旅游很容易“黄昏恋”的,改一句俗语那就是“三步一个秦怡,五步一个白杨!”满街“细粉儿”的美老太太啊,说话也不像北京老太太那么冲,都像小姑娘似的嗲着咧。北京老头儿要是上天津看看就回心转意了,还是自己的老伴儿漂亮啊,天津卫的大娘们弯着腰还叼着烟卷儿——如此,京津沪3地女性,神态逼真,活脱脱跃然纸上。实际上,哪一种女人都值得消费,就看您能消费得起哪一种。
   全书的语言风格,最让我一见如故,特别是描写那些我也相识的女人,更是觉得又跟这些熟悉的女人们抽空见了一面。比如说,我的老师洪君彦和章含之生的那个女儿洪晃,作者说她是北京文化圈里英文、粗口儿、黄段子全面发展的著名女人,对她接受央视采访没骂一句粗口儿,没讲任何一个段子,作者表现出极度失望,声称“中央台真是不能随便去,什么样的才情都能给磨没了——女王朔硬生给收拾成女干部”!这文字,入木三分,不让须眉,险些以为是王朔写的。
   说实在的,女人写作,有时很难想得远,放得开,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扼。我妹妹梨花飞雪,给凤凰卫视和央视写了好几部历史专题片和人物专题片,但思路还是不够“开”,不够自如。我便拿《北京香片》给她看,让她找出上下大跨度的勾联。她发来电子信,找出如下。在其中《张五可打起羽毛扇》中,有“老阮妈是个媒婆,专业媒婆,拿着长长的烟袋,比星巴克吸烟区里抽圣罗兰的‘女假洋’更有看头儿”,人家把旧时代的媒婆与新时代的星巴克联在一起,足见联想能力之劲。她还找到《公主·驸马·逗闷子》一篇,由现代姑娘回娘家不空手,联想到1000年前辽国铁镜公主盗得金披箭。不管怎么说,能找到这些闪光点,进步就有可能。我建议梨花吾妹,今后思路放开,有了更大出息,那要分一半稿费给《北京香片》。
   话归正传。北京百姓在衣食住行方面中的俗事,大多数人不经意间全然淡忘了。而今,老舍死了,邓友梅老了,王朔不说话了,那就看看《北京香片》能不能把北京语态去粗取精,发扬光大。整好了,前辈开创的大好局面,当继续前延。
   回到《北京香片》,我真的很喜欢。它通过北京女人的线索,结合女人身边的故事,给全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而北京女人没有上海女人的嗲声嗲气,没有东北女人的豪放粗鲁。她们善良仗义,又不失儿女情长。她们打扮上不如上海女人入时,但也不像东北女人那样妖艳。北京女人讲究舒适休闲,按《北京香片》的话说,北京姑娘不是现代版虎妞,她们拥有高学历,拥有体面的工作,小有智慧,清白透明,大多豁达地活着,不碍别人的事儿,也不和装腔作势沾上关系。对我这样一个以讽刺的笔触,写过《北京女人——不讲情调毋宁死》的男人来说,此书是一个更改。
   因为,读罢《北京香片》,我对北京女人,多了一层厚厚的宽爱。
 
 

                                    2004年8月26日上午
                                   北京昌平区天通东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