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O 广木君惠,电子邮箱打不开,毕业论文这里指导

(2006-04-11 10:24:09)
分类: 传媒随笔
阿忆对广木毕业论文的一些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总字数万字左右,题目不宜过大,论述内容不要庞杂。
  所以你的题目《展望中国纪录电影的未来趋势》听起来像博士论文,这不是这么短时间,这么少字数可以完成的论文,最后会是蜻蜓点水的流水帐,没有思考,也没有创新点。
  最好在你原来的大题目中确定一个兴趣点,把它写足,写好,会省些气力。
  由此是,论述范围也别太大,着眼一个领域,辐射其他,即可,千万不要面面俱到,那注定是流水帐,把相关研究文章复述一遍就字数到了。
 
  看了你的五部分结构,阿忆建议,你可以只谈谈“新纪录电影”。
  不知道你是否喜欢这个论题,是否以前关注过这个讨论点。“新纪录电影”因为反对“真实电影”而问世,它的成长是“真实电影”的反动。
  这个内容,在你提交给我的论文五大部分提纲中,只占了一点点分量,建议你把它扩大,只说清这个问题。那么要说清这个问题,主要涉及的概念只有“真实电影”和“新纪录电影”两个,简单易行,而且文章立即就有了独特意义。
 
  另外要注意的是,论述中,别把纪录片和专题片混淆了,这是中国内地学人经常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总之,建议以讨论“新纪录电影”为核心,说明它为什么产生,为什么要把“真实电影”的命给革了,就足矣。此间,你必然应该涉及的域内域外相关材料如下——
 “新纪录电影”实践和理论的里程碑: 
  1985年,法国导演克劳德·朗兹曼的新纪录电影代表作《证词:犹太人大屠杀》。 
  1987年,美国导演艾罗尔·莫瑞斯的黑色影片《蓝色警戒线》。 
  1989年,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的幽默影片《罗杰和我》。
  1993年,美国新纪录电影理论家林达·威廉姆斯,第一个在理论上提出“新纪录电影”概念。
  中国实践是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
 
  总的来讲:“新纪录电影”尤其否定“真实电影”的观念和手法。如果说“真实电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样的”,那“新纪录电影”就偏重揭示“生活为什么变成这样”。
  “新纪录电影”是对“真实电影”的否定。

                   
                                        阿忆
---------------------------------------------------------------------
广木君惠的毕业论文五大部分:
  1.总结目前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侧重讨论题材特征、制作流程、观众市场,包括纪实新闻节目、纪实电视节目、纪录电影。由目前中国纪录片的整体情况引出局部情况--纪录电影。
  2.将目前内地纪录电影投入全球纪录电影背景思考,首先与英美法日港的纪录电影相比较,讨论其共性与特性。
  3.尝试由第2部分内容总结出全球纪录电影的未来趋势。
  4 .讨论国内纪录电影迎合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如何顺应全球纪录电影走向的未来趋势。主要讨论现状维持和改革,以保证国内纪录电影不会被全球媒体市场淘汰。
  5.讨论国内纪录电影如何在全球化影响下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中国独特的历史人文角度出发,讨论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国内纪录电影需要保留和发展的个性特征。
  尝试构架某种合适而特别的中国未来纪录电影的模型,尽可能对中国国内纪录电影做一次开拓、开放、承上启下的展望。
 

 主要参考资料:
1. 《纪录电影文献》 2001.5.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单万里主编
2.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 2003 北京文献出版社 高维进
3. 《世界纪录电影史》1992 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 埃里克 巴尔诺
4. 《整合的时代》 2000.原载《当代电影》林旭东
5. 《跨文化纪录片与美国观众》1998 《纪实的探索--纪录片制作艺术》 玛莎.M.福斯通
6. 《法国真实电影节与世界的纪录电影》 2000.原载《当代电影》单万里
7. 《中国纪录片的历史与现状》1997《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 陈虻 林旭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终生寻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