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经常与女儿谈论股票估值的困惑:同一家公司在A股、B股、H股市场、同类企业在同一市场、同一企业在私有化或要约收购前后,估值是多么悬殊啊,简直有辱大家的智商(突然想起自己说过的玩笑话:想想比特币,何事当诧异)!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反智现象并不只是偶尔出现,而是长时间大面积的存在,时间长到让人心灰意冷,面积大到让人目瞪口呆。
7月9日,首创置业突然公告溢价63%按2.80港元/股私有化退市,公司解释说,首创置业H股过去三年按介乎0.21至0.52倍市净率之重大折让进行交易,显著地限制了其在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同时,首创置业维持上市地位之成本(包括与监管合规、披露和刊发财务报表相关的成本)不断上升,令上市失去其原意。据2020年报,首创置业每股净资产4.54港元,私有化价格的市净率不足0.62倍。这不就是连控股股东都已经心灰意冷了吗(4月份首创置业跌至1港元以下,此后便基本在1港元/股左右徘徊。6月25日,有市场消息称,首创置业或将进行私有化。当日早间开盘,首创置业股价迅速拉升,收报1.66港元/股,涨52.29%)?类似的情况还有《创兴银行突然宣布退市》、黑石集团要约收购SOHO中国(参见《SOHO与远洋(二)》)。
5月20日创兴银行宣布私有化退市,股价短期内翻番。以私有化作价20.8港元计,每股估值为15.5PE/0.90PB。6月16日黑石集团宣布要约收购SOHO中国,每股估值为40.8PE/0.597PB;要约价格比最后一个交易日溢价31.6%,比连续90个交易日均价溢价103.9%。我以为,大幅溢价的私有化退市和要约收购会刺激质地更好的同市场同类上市公司的股价,结果却大失所望。
女儿说,大家都是短线思维,怎么办呢?我想,唯有正道直行,坚持“双低策略”,舍此别无他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光明的顶点。
股票低估,并不影响公司的发展,并不影响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我共一百年来一直被低估,时至今日仍被西方世界低估,这并不影响我们稳步向前,实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目标。
其实,对于处在投入期的投资者来说,股价长期极度低估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因为他的后续增量资金和每年的股息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参见《友文杂谈(173)——给自己发“年薪”》)。本人需要不断减少股票投资,用于女儿的教育投资,手中的股票老是不涨就比较被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