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 |
分类: 政经地产 |
一、关于经济波动
1、名词
衰退(recession)——实际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萧条(depression)——严重的衰退。
2、考察的变量和政策工具
考察的变量——GDP、失业、利率、汇率、物价水平。
政策工具——政府支出、税收、货币供给。
二、关于经济波动的判别标准
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
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三、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1、短期与长期的不同
——古典理论描述长期波动,并不描述短期波动。即,在超过几年以上的时期,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货币供给、物价水平),但并不影响实际变量(实际GDP、实际利率和失业)。实际与名义变量在短期中是高度相关的,特别是,货币的供给变动可以暂时使产量背离长期趋势。
2、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的定义——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的一条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的一条曲线。
物价水平与产量的调节,使得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
3、总需求曲线的特点
A、总需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
B、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显得更富裕,鼓励支出增加,支出增加导致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C、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
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的支出于投资物品,导致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D、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
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引起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贬值导致净出口增加。最终导致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E、消费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F、投资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G、政府购买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H、净出口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4、总供给曲线的特点
A、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B、劳动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C、资本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D、自然资源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E、技术知识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F、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新方法
长期趋势提供了短期波动的背景,应该把短期产量与物价水平波动作为与持续的长期趋势的背离。
G、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H、粘性工资理论——工资调节缓慢
I、粘性价格理论——价格调节缓慢
J、错觉理论——低物价水平引起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而且这些错觉引起供给者对较低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K、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经济波动的2个基本原因——总需求移动、总供给移动
A、总需求移动——当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中产量和物价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感觉、工资和物价进行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经济在新的低物价水平时恢复到其自然的产量率。
B、总供给移动——当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效应是——产量减少、物价上升——称为滞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感觉、工资和物价进行调整时,物价水平回到其原来的水平,经济恢复到其自然的产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