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品文随笔 |
与命运的斗争,这个人生中最富戏剧性冲突的主题,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永恒的主题,深刻揭示了人们对自己命运主宰的强烈愿望。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起笔于1805年,完成于1808年。这时候的贝多芬,已经生活在苦海之中——因为,一个创作旷世奇妙音乐天才——伟大的天才,居然已经变成一个聋子,天才自己也深刻的感觉到“是何等的屈辱!”
天才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我没有自杀,完全是因为艺术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把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是多美啊!”只有体验过生死的残酷搏斗、得到大彻大悟的人,才更可能深刻理解生命的真谛和生存的价值。贝多芬——我们这个星球少有的稀缺的资源——正是这样一个最能够理解生存价值和生命真谛的伟大的天才——由此,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罗曼罗兰著名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一个要100次、1000次重生的伟大灵魂。
——自由光子真的愿意永恒的追随这个伟大的灵魂——哦——还有梵高、罗曼罗兰!
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中,比以往任何一部交响曲都更加鲜明的体现一个中心思想——打破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获得胜利。
《命运》——不仅充分暴露了黑暗势力的猖獗,更多的体现了主人公在抗争人生过程中的大无畏的豪情、壮举和理想,充分展现了天才自己的名言——“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进步”。
《命运》——内涵着引人深思的哲理。其实,作品远远超越了作者的时代,是永恒的艺术精品。
《命运》分4个乐章——
第一乐章里,“命运在敲门”的典型音符贯穿全曲——似乎在描绘以天才为代表的人类群体——在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这是英雄的豪言,斗士的状语,强者的意志,不仅代表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更寄托了全人类意志的化身。
第二乐章里,在大调上出现第2主题——人民甜美的歌曲不断闪烁着光亮的火花,然而在小调上建立的第1主题——那敲门动机的强烈音响仍然猖獗,预示者人类的抗争必然充满艰辛。
大提琴、中提琴、单簧管、大管——联合奏鸣——英雄也在思考人生!
第三乐章里,快板谐谑曲,用复三段体形式写成。英雄和“命运”展开殊死的斗争。讴歌了天才的贝多芬代表全人类心中战胜命运的坚定信念和喜悦,胜利的潮流势不可挡,不经过间歇,音乐直奔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里,黑暗被完全冲破,光明就在眼前,斗争取得了胜利,人民从苦难的深渊走向欢乐的光明之国。
法国伟大的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就在《贝多芬传》中写道“什么时候可以和这场胜利相媲美?拿破仑的哪场战争?。。。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回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祈祷胜利和欢乐——。。。——最能够反映总结他一生的,就是他自己的名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自由光子感同身受——伟大的灵魂啊——您安息吧——自由光子永恒的追随着您!!!!
——此时此刻,自由光子正在激情满怀的聆听这个世界最伟大的音乐!
前一篇:基本金融工具——曼昆经济学2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