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垄断
1、垄断的原因
基本原因——进入壁垒,垄断者能在产品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进入壁垒的3个来源——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其他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
垄断资源——一个企业拥有关键性的资源。
[案例]目前中国股市有垃圾认沽权证就是券商群体(看作一种力量)创设的垄断性交易品种,而认沽权证的垄断性交易权利就是比其他股票更加优惠的交易特权——T+0和放开涨跌幅度限制。
政府创造的垄断——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企业或一类企业(如券商)排他性的出售某种产品的特权。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以低于2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提供一种产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的。比如供水,就是自然垄断。
2、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定价决策?
垄断与竞争。
垄断者的收益。
利润最大化。
垄断没有供给曲线。垄断者是价格制定者,不是价格接受者,垄断者选择供给量是没有意义的。
3、垄断的福利代价
无谓损失。
社会代价。
4、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比如美国政府对待微软公司的判决处理。
管制——定价权取决于政府。
公有制。
无所作为。
5、价格歧视
企业以不同价格将同类产品销售给不同顾客。
二、寡头
1、寡头的定义——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每个卖者都提供与其他企业相似相同的产品。其实,如果把券商群体分开,它们创设认沽权证更象是寡头行径,而且认沽权证享受优惠交易模式。
2、只有少数卖者的市场
双头——2个卖者。
寡头的均衡——寡头企业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产量但小于竞争产量。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
3、寡头如何影响价格
产量效应——产量越多利润越多。
价格效应——增加产量,将降低价格。
[案例]目前的认沽权证,就是如此,创设越多,券商的收益越多,2007年9月中信证券光创设580989接近10亿,按2元价格出售,则增加净收益20亿元,多么血淋的事实啊——抢劫呀。中国人好无耻啊!中国人好可怜呀!
4、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维持合作的困难。
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无论处于什么境况下,理性人的策略就是优势策略。采用优势策略时,必然产生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中的寡头——垄断结果对寡头同样有利,但每个寡头都有违背合作协议的激励,利己自私,难以使寡头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结果。
囚徒困境与社会福利——军备竞赛比如核武器的威慑,就是一种囚徒困境。
人们有时可以合作的原因——可能面对的惩罚性威胁。
5、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贸易限制与反托拉斯法。
6、垄断竞争
既有竞争特点又有垄断特点的市场。
特点——许多卖者、产品差别、自由进入。
[案例]券商创设认沽权证的囚徒困境——认沽权证是没有价值的,但是由于少数券商形成寡头,在开始它们可以达成一致,在它们认为合适的价格创设、出售,但是达到一定程度,自私自利的特性和利益最大化,这种囚徒困境必然取代短暂的寡头合作。所以,最终,认沽权证必然大幅度下跌。还有一个理由和情况就是,认沽权证到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