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作家与网络写手——C21变化之三

(2006-04-14 08:00:02)
分类: 品文随笔
  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在古今中外都是一项高尚的、令人艳羡的荣耀和头衔,而其作品也是人人争先目睹的。
  而进入21世纪,自从网络盛行、网络博客大行其道以后,传统“作家”头上的光环再也不如从前闪耀、光鲜。21世纪,传统严格意义上的所谓“作家”将逐渐消失,人们的关注度逐渐削弱。代之以一个全新的名词——“网络写手”。写手,即作者,英文WRITER的意思。
  这个重要变化,可能会使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老“作者”、“作家”们愤慨,因为他们的东西再也不如从前炙手可热。
  这个变化,标志着人类文化传播的重大进步——人人都可以参与文化的理解、制造、传播。尽管每个人自身的起点、素质、文化张力决定了其参与文化的力量——文化力的大小不一,但是丝毫不影响每个人参与文化的本质意义。只有渗透到大多数人心中、被大众所心悦诚服的文化才可能是大众的决定性、主导性文化。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再也没有比网络更能反映大众文化性的文化模式了。
  在这一点上,他不要愤慨,你不要愤慨,我不要愤慨,非网络时代最后一个少年作家(高韩之争的主角之一)不用愤慨,甚至大“作家”们也不要愤慨,余秋雨不要愤慨。
  对于文化的关注与否也是个人的自由,对于某个“写手”、“作者”的关注也是个人的自由;受关注的程度也不完全反映“写手”水平的高低,比如那些所谓商业“名人”、演员“名人”、歌唱“名人”、体育“名人”,其实文字水平非常一般的,但是他们也在网络博客当“写手”写字,尽管有的写字水平非常一般,但是点击次数很多。相反,余秋雨大“学者”、大“作家”的博客上光顾的人还就是不多。奇怪吗?不奇怪吗?
  这个重大变化的问题关键在于,文化的可及性比以前大大加强,从一小部分人专有变成人人参与。文化制造者增加,产品供给增加,而受众(需求者)不变,那么结果必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们受冷落了。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希望中国的网络能够很快普及到农村,让广大农民也能够人人上网,在网上学习以及写字。只要是头脑健康的人——不管是农民还是雇员,他们面对文字、文化其实具有一种潜意识的亲和力量,不要把文化高雅得与普通人隔离。
  草民(市民)的文化是最本质的文化。
 
                                    《21世纪的重要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