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年老街劈柴院(原创摄影)
标签:
旅游美食纪实摄影城市文化qing话题 |
百年烟火未断……
岁月的老汤越熬越浓,生活的滋味越品越香。
1,也许摄影者应该像个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如同这个进了劈柴院的小娃娃。
停车等人,正好就在劈柴院附近,只有两小时时间,没忍住,进去看了看。
2,听说过劈柴院,每次到青岛都奔着大海去,机缘凑巧终于来到了劈柴院。
这里也叫江宁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它是“人”字形,东端连着中山路,北边连北京路,西边通河北路。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江宁路成了步行街,现在整条江宁路都叫劈柴院了。江宁路有二十几个院,整条街和几个院是商业、餐饮、娱乐集中的地区,像北京的老东安市场,是青岛人逛街的一个好去处。

3,我去的时间是下午,这个街口人不多。一个小女孩在石板路上玩耍,让我想起了《城南旧事》,不觉有了一点怀旧的情绪。

4,据说,这里原先是个“劈柴市”,全是卖劈柴的。当时这里的劈柴除了供市民烧火做饭,还供应大窑沟窑炉烧制砖瓦等等。在刘筠的诗集《青岛百吟》中,有这样一段注释:“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闹之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贵人不屑一顾,然房租轻而价廉,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这就是说,劈柴院是因为里面盖了许多临时的商用“劈柴屋”而得名的,这些屋大都租金便宜。

5,也就是说这里原先就是草根们的聚集地,辛苦的人大都淳朴善良。一位青年大厨对我露出憨厚的笑容。

6,还没到晚饭的时间,伙计们忙着准备晚上的营生。看起来他们很注意卫生。

7,劈柴院是一条人字形的街,三条街的汇聚点就是这里,有一家老字号,还有一个标志性的铜雕。

8,厨师们难得坐下来歇歇,游客看这里的风景,游客也是他们的风景。

9,一些老顾客绝不着急,吃饭也是休息。

10,送货的开始忙起来,主要为晚饭运送新鲜的海产。
现在的劈柴院就是一条美食街呀,以海鲜为主,加上各种小吃。

20,这里是劈柴院的正门,也有一座铜雕,看来这里特别适合带着孩子来。

22,正门进来是一个门洞,光线暗些,更显出时光的老旧,岁月的悠长。

26,这样的阵势告诉我们,要边走边吃,一次买一点,别一下子吃饱,因为后面可能还有更好吃的。

31,这里除有元惠堂、李家饺子楼、张家坛子肉,多数是一些不起眼儿的小饭铺、糖果店、书场和游乐场。北街则是卖熟肉的,有德州扒鸡、福山烧鸡、南肚、酱肝等。论小吃,这里的锅饼、炉包、馄饨和豆腐脑最为有名,也最抢手。市民们来逛劈柴院,都是一边买着一边吃,一边吃着一边逛。

38,劈柴院没有劈柴了,全是吃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当年叫劈柴院,劈柴干吗用,烧火做饭,岁月的文火,一直在煨着这锅老汤,越久越香。
39,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有些必须排队等,臭豆腐别看味道臭,排队的人最多。

43,无论时光如何流淌,人间烟火总是百看不厌的风景。

44,生活值得你去爱……

45,我像这个孩子一样,第一次来这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青岛劈柴院美食地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