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美女,皆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流芳世代。同时,这四个女人以其不同遭遇,均成为了上层人物手中的棋子。然而,这四个女人,却各怀扑朔迷离的“难点”,被历来的专家学者考证。本人今天先说说西施,顺带加点个人看法,至于是否说了外行话,还需朋友们海涵!
西施,幸与不幸
http://s13/middle/48dc29a5h888f1bbcf77c&690
(图为艺术家笔下的西施浣纱图)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其实是出自于明末的一位戏剧作家梁辰鱼的一部剧作。梁辰鱼一生写了很多剧作,其中一篇最著名的当属《浣纱记》,就是以西施与范蠡的爱情为线索,(“蠡”与“李”同音)贯穿了其中,这剧本的背景也是吴越交战的年代。
《浣纱记》里写越国才子大夫范蠡,一日出访民间,来到了诸暨苎萝山下若耶溪,(“苎”同“住”音)遇见了西施,西施正在那浣纱,范蠡被西施美貌所折服,于是在溪边以纱为约,订白首之盟。两个人也就属于那种自由恋爱私定终身的性质。
后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举大军攻打越国,越国被灭,越王勾践被俘,范蠡这个时候也随着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做奴隶。遂与西施成亲之事就算搁浅了。3年之后,夫差放了勾践,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缮甲兵,具完卒,力图雪国耻。这个时候范蠡出来,献了个“美人计”,越王也接纳了范蠡的计策。西施为自己爱人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主动请缨,到了夫差那边。夫差这个时候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再加上佳人相伴,不理国事,很快政治腐败,结果被越国一举攻破。勾践遂成就了史上著名的一句成语“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此等精神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吴国被破之后,勾践论功行赏,论到范蠡,范蠡断然拒绝,不愿做官。范蠡深知勾践为人,他给越国另外一个大夫叫文种写了封信说,兔子打完了,该杀猎狗煮着吃了;飞鸟打完了,弓箭该藏起来了;敌国已经攻破了,就不要谋臣了;勾践这个人,你可以同他共苦,但不能跟他同甘,就是不能跟他享福。这就是那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据说文种因此不高兴,结果还真就按着范蠡所言,越王勾践,嫉贤妒能,命其自刎。
最后范蠡携手西施辞官归隐,于是,才子佳人,泛舟湖上,偕隐江湖,成为一代佳话,代代流传。然而,佳话总是民间流传,也就是说“佳话”很容易是“假话”。历史上有范蠡这个人,也有西施这个人,两个人是否有关系,这还是有待历史学家考证。至于他们之间那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仅仅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对范蠡有载:“越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范蠡这个人,确实最后离开了越国,他隐姓埋名,先游齐国,号称鸱夷子皮(“鸱”同“吃”音)。后来到了陶这个地方,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不在话下。
然而西施也有此人,但有一说她的结局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得到了美满的姻缘,获得了幸福的生活。这也就是历史的一个谜案:西施的归隐问题。按照和西施的生活年代最近的文献来看,有一部书《墨子》,在《墨子·亲土》篇中,有记载西施的结局,书中道:“西施之沈,其美也。”这里面“沈”,同“沉”。那也就是说,西施是沉水而死,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西施沉水之死,因为她长得美的缘故。这就有点让人疑惑,西施是自己失足落水,抑或是被人沉入水中呢?
依我的浅薄之见,西施不是失足落水,而是被人沉入水中。如果你理解为失足落水,那和后面的“其美也”根本就构不成逻辑关系。如果说,西施被人害死,是因为她长得美,还有逻辑联系。说西施因为长得美,失足落水了,这未免贻笑大方。
另外,东汉有个赵晔,写了一部《吴越春秋》。这本书是叙述吴自太伯至夫差,越自无余至勾践的史事。里面有一段关于西施的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吴国灭亡之后,越王让西施乘船渡江,让她随后追上范蠡走。范蠡不是后来号鸱夷吗?随鸱夷走就是随范蠡走。这么一翻译,从字面大意来讲,没什么过错。但是,鸱夷是范蠡隐姓埋名之后改的名,他怎么能让勾践提早知道呢?范蠡就是为了逃避勾践而才到齐国,改名鸱夷子皮,所以,勾践不可能知道,当然范蠡也不可能让勾践去给他送行。他就是为了逃避勾践才走的,怎么可能让勾践知道自己的行踪。另外,“鸱夷”,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皮袋”的意思。所以我比较认同第二种的解释,“浮”可以作为动词,一说“乘船”,另外一说,就是把什么东西扔到水中。另外,这个重点,是放在“终”上,“终”的意思,是“死”,而不是结局。以越王勾践杀文种一事,就可看出来他是个心胸狭窄,心地偏激之徒,看到了吴国因西施而亡,很有可能自危起来,认为西施是不祥之物。遂将西施装入大皮袋里,将其投江致死。但持这一说的人,有个猜想,说后来范蠡知道此事,痛不欲绝,遂改名鸱夷子皮,纪念自己的爱人。但这未免有些过于传奇性。这就是引出来第二个谜团:范蠡和西施究竟有无关系?
我个人的看法是,范蠡与西施没有关系。
首先,范蠡的为人,是个刚直不阿的人,不为名利所动,同时又是个懂得自我保护的人。他确实是爱国,但以他的为人,不可能将自己所爱的人羊入虎口。这其实是最简单的道理,古代女人不像现代女人特别开放。范蠡怎么能拱手让自己的未婚妻同仇人同床共枕?这是其一。
再次,我比较受当代学者的影响,以《史记》为衡量史实的标准。司马迁可以说是最以事实为根据的史学家。他不可能因为遥远的越国国君而避讳什么。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里都提到过范蠡,但是没有提到过西施。更何况,范蠡若奔齐,又怎能弃西施于不顾?因此,我认为范蠡与西施无任何关系。当然了,究竟有没有关系,我不是权威,还有待专家学者继续努力考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