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再说赵本山了

(2010-02-19 21:16:29)
标签:

赵本山

春晚小品

捐助

娱乐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稀烂贱的梦。梦见我去“相老伴儿”去了,我和那女的整地挺隆重,双方家长浩浩荡荡都领着去看了。说实话,女的长得不丑,反正比以前“相”的那几个顺眼不少,但是我还是没相中,那女的也没相中我。我挺高兴,既然双方都不同意,真是太干脆了,还把“相老伴儿”的钱给省了。后来我妈就不干了,家里人全不干了,我在朦胧中就感觉,他们对我甩出了各种难看的脸色,那意思好像让我追一追她。没办法,我只有打电话约她,没想到还真把她约出来了,接下来,镜头又是朦朦胧胧的不断切换,总之她举手投足和心地方面都是很不错的姑娘,慢慢慢慢的,我俩还真就互相喜欢上对方了,我寻思这下可好了,终于可以处对象结婚,我正美了美了醉了醉了的时候,我爸在厕所一顿咳嗽就把我给惊醒了。这扯不,闹了半天是做一美梦,我醒了之后,躺床上就乐,我爸问我乐啥?我说没事儿。

 

    一想到这个梦,就想到了赵本山的小品《捐助》,打开了电脑一看,评论赵本山的文章还是那么多。这两天网站好像频频冒出各种“懂行”人的嘴脸,对老赵进行苦口婆心的口诛笔伐。哎!真替这些人感到悲哀,大过年的,不在家陪着亲朋好友,到网上找打架,莫非是家庭生活不幸福,还是平时人缘不好,过年节无人登门看望?否则哪有这闲心去给人挑肥拣瘦。还是这句话,人家“懂”嘛,赵本山曾经的小品里就有一个“大明白”,我原先还以为只有一个“大明白”,想不到天底下这么多!

 

    我是很喜欢赵本山老师的,况且我坚定不移的断定,春晚没有赵本山,至少会少掉50%的快乐。试看看别的小品演员吧,他们哪一个人的表演能和老赵相提并论,不是在那呼嗷乱喊,就是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在那硌叽人。我们这一代也是看着赵本山的小品长大的,他的言语谈吐和举手投足,都是很流畅的将东北农民那种乡土气息展现出来,丝毫没有做作,真就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去粉饰,不雕琢”。这样的一个形象陪伴了我们二十多年,可以说赵本山这张“老脸”和这一头“白头发”都是在春晚舞台上老的,是在给我们这些观众不断的带来笑声的过程中变白的。我向本山大师致敬!

 

    说到作品问题,我又感到疑惑了。如果说这次《捐款》是失败的,也怪不到赵本山。去年年初,赵本山就以10万元高额奖金向公众征稿,结果“懂行”的人那时候都不知道跑哪去了。人家自己演完了之后,又说人家这不好那不好,我所疑惑的是,“好”的作品你们“懂行”的人怎么一个都写不出来呢?哪怕像春晚似的一年写出来一个也行啊!去年的《不差钱》,就有人批评“没教育意义”,今年出现个“有教育意义”的《捐助》,又说人家“讽刺弱势群体”。我发现“懂行”人真是“屈才”,这要放到那个“指鹿为马”的年代,将会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啊!

 

    再说赵本山发展弟子这一说,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值得批评的事情。这两年“懂行”的人不是一直都要求看见“新面孔”多发展新人吗?况且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个个身怀绝技,那也是从小就开始练习出来的,从他们的技艺里,使人真正能看出“苦”。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的演技不比那些明星大腕儿们差,他们的演唱都是真唱,不是假唱。如果真要把老赵发展弟子,强拉硬扯的拉到类似于娱乐圈里“潜规则”的行列里,那未免有些过分。因为娱乐圈或是选秀里的“丑闻”太多,有的恐怕还不是专门为人民服务,为了娱乐大众的,你们“懂行”人敢拍着胸脯把它们抖落出来吗?

 

    我想起了郭德纲的话:“爷秀于林,孙必摧之”。真是一点不假。每年的春晚,都得要老赵来“顶”着,顶完了之后,又费力不讨好。著名作家余华曾经说过,他说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给评论家写的,都是给读者写的,如果一个作家按照评论家或学者的标准去写,那写出来的作品就没法看了。小品也是如此,它的历史使命,不是为了文艺复兴,不是为了教育人民知书达理,洁身自好(再说那东西也不是教育出来的),它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让我们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