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高考3次终过一本线
因“太累不想再学”自杀
【网事】6月22日晚,四川崇州今年第二次参考的女孩杨媛看完高考成绩的短信后,自杀身亡。一周之后,陕西三原县,今年第三次参加高考、分数超过陕西理科一本线的刘强也选择结束生命。
不到半个月,国内多起高考补习生自杀身亡的事件让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颇受关注。正如一位有过高考补习经历的“老补习生”说:“补习班的学生都在赌博,多一年心理压力就大一截,一旦不称心,就彻底崩了。”(新华网)
【新说】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最美好的人生历程。但是,杨媛和刘强他们却无法这么诗意地面对生与死。他们,一个名落孙山,一个金榜题名,高考成绩,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随风飘逝,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禁不住要问,为什么一次考试的失利,就要以生命作为代价?究其根源,也许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太多。周国平曾在《历史罪人》的文章里说:我认识一校长,在当地最好的中学任职,这学校考上清华北大的很多,考北师大的算差的。怎么做到的?全封闭管理,两周休息一天。在应试体制下,不这样做,他的学校就会出局。他见我的第一面就说:周老师,我们这些人都是历史罪人,我们将来是要受历史的审判的。
我们的教育体制,多以成绩论英雄。从小到大,一直宣扬的都是第一名。这种造“英雄”的方式,也许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对学生们的差异化对待。
但是,如今已经高考失利的“童靴”,是不是只有高考一条路可走呢?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也是最好的出路之一,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高考却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其实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深有体会,分数、大学,并没有我们曾经想的那么重要。何必呢,世界很大,人生很长,当年范进不也没寻死嘛。我们脚下的路很多,高考并不是迈向成功的唯一之路。考得好或考得不好,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对待,能上得了大学,无非就是让我们再多学习知识,强化我们接受事实的心理。但是考不上,也会让我们提前接受社会,积累一些经验。因为高考成绩而了结自己的大好年华,无非就是傻子一个。(三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