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变“好广告”
插播14轮广告引观众狂嘘
【网事】昨晚,火爆一整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在8万人的上海体育场迎来“音乐梦想巅峰之夜”,经过4个多小时的表演和比拼,最终那英导师组的梁博以57%的现场支持率、63张媒体票(99家媒体)赢得“年度好声音”桂冠。
当晚从7时40分开始至零时,4个多小时的直播中,粗略统计有14轮广告播出。这也是节目播出以来,广告插播次数最多、总时长最长的一次。虽然现场观众有足够时间解决内急,但仍对过多的广告提出异议,甚至在第十轮插播广告后,每次播出广告之际全场都会嘘声一片,连主持人华少也不得不几次安抚观众“我很抱歉,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结果在我手里,但广告过后我们才会回来”。据浙江卫视陈伟介绍,当晚《中国好声音》广告创收已超过1亿元,而这个数字待最终结算完还将上涨。(中国网)
【新说】《中国好声音》终于在一片混乱中落下了帷幕,本来美好的中秋夜晚,硬是让一遍遍赤裸裸、利欲熏心的广告搅得不是滋味。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想这句话,《中国好声音》是不会懂的。转椅前是中国好声音,转过来后就变成了中国好舞台,媒体加入后就变成了中国好赚钱。当然,贯穿始终、一直不变的是中国好广告。所以,我觉得《中国好声音》的4强,应该是加多宝、洁丽雅、启力和苏宁易购。
或许正版引进带给国内电视娱乐业一个史无前例的契机,但是商业化过于浓重,把原本的好声音变成了好广告,这跟以前的超女、快男没有任何的本质差别。不顾口碑的频繁插播广告,为的只是极致地压榨出《中国好声音》最后剩余的商业价值,《中国好声音》终于步入“芒果台”的后尘,让炫技和包装把颤动灵魂的乐曲,变成了靡靡之音。
作为一档商业化的选秀节目,植入广告和赞助必不可少,但是如何平衡商业和节目本质之间的比重,显然,中秋夜的《中国好声音》决赛是个负面教材。各种商业广告的介入,大大削弱了整场晚会的竞赛感和节奏感。花4个多小时看这样毫无竞赛感和节奏感的晚会,不如跟我的一个兄弟一样,在老家仰望星空,听清脆的狗叫声。(三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