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缺
三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65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人拿着我的名片去招摇撞骗

(2008-12-09 19:10:18)
标签:

杂谈

中午写完一些感想。如下:

《在营销中心工作三星期的一些感想》

过去,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事;现在,发行党报成了天下第一难事。
从采编岗位交流到营销中心,短短三个星期时间。尽管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三个星期的实践、锻炼,我深知报纸征订发行的困难。
征订发行工作难,党报征订发行更难。我们营销中心这几个第一批上梁山的人,都饱尝个中的甜、酸、苦、辣。通过三个星期的摸索,特别是上周五派发《河源日报•生活周刊》后,我认为,本报发行难点有三:一是品牌力量薄弱,宣传不够;二是报纸信息量少,百姓爱看的新闻不多;三是发行路子单一,办法不多。
上周五我在高新区派发《河源日报•生活周刊》,派发过程中问读者有没有看过河源日报,知不知道河源日报,十有八九表示没看过,也不知道有河源日报。当然,这跟打工者的素质有关,但最大的原因,我想还是本报的品牌力量不够。
上周六,本报联合深圳宝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在阳光水榭花园开展“订《河源日报》送物业管理费”活动。阳光水榭花园400多住户,但一整天下来,我们在阳光水榭花园订出去的报纸,只有可怜的3.5份,占不到住户的1%。我觉得,除了物业管理费9.8折的条件不够吸引读者之外,也跟我们报纸的品牌有很大关系。因为在当天的营销活动中,我还注意跟一些读者沟通,从大部分读者的反馈情况来看,本报缺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如民生新闻。
本报内容有没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形式(包括新闻文体、报道方式、版面编排、美工设计等等)有没有新颖独到之处,本报发行工作才具备坚实的基础。就此而言,报纸内容和形式支撑着、也制约着本报的发行。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建议:一是做好党报品牌宣传。我们要紧紧抓住《河源日报》的权威性、老百姓最为信赖这一特点,大力做好党报品牌宣传。如在市区公交车上都打上品牌宣传广告,同时,在繁华街道、重点路段等地方,设计一些户外灯箱广告或横幅。二是促销、不间断的促销。本报除了利用政治手段摊派的3万多份,剩下的市场有多大?我们并不知道。因此,要不间断地进行促销,通过一波接一波的终端促销、对读者的促销活动才能让报纸不断地提升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加深终端销售商和读者的信心,从认知、认可到认同,培养读者对本报的忠诚购买习惯才算真正获得了成功。
另外,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开拓散户、灵活营销、主攻大户。开拓散户方面,可充分利用本报所有记者的个人资源优势,开拓一些资源。假设一个记者能订出去三、五份,那么,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灵活营销方面,充分利用报纸的资源,尽量让更多的读者去购买我们的报纸。主攻大户方面,需要报社利用政治手段和个人交情,如与(考虑到一些核心机密,故隐去)合作等等。
以上,如有不妥,请领导指正。

写完后,当我泡了一杯普洱正准备慢慢品尝的时候,qq里有几个头像在闪,点开一MM头像:今天有个人拿着你的名片在我单位采访?靠!肯定又是那个跟我同名同姓的家伙。我告诉她:本报只有一个黄XX,那个是我,没错,只是整容失败了。
去到单位,问同名是不是到某单位采访了?(作质问状)
是啊是啊,有个美女还认识你。(美女说认识我,几有面子啊)
以后遇到说认识我的人(特别是美女),你就说就是我啦,只是整容失败了。(很客观地说)
好的好的!(同名比较有自知之明,这里小小赞一下)
感谢合作!(握住同名的手,作涕零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