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将衰,其球也哀
2:3,这支最后一次以塞黑名义出战的球队,在非洲大象的铁蹄下就这样充满遗憾地告别了我们的世界杯视野。低迷的士气、保守的战术、频频的失误最终葬送了塞黑人世界杯之旅。他们甚至无法高昂着头离开!这一刻,竞技体育似乎显得如此单薄和无奈。当一千万破碎的心灵带着国破家亡的伤痛,在铺满和平的绿茵上,寻找最自由最公平的慰藉的时侯,命运再一次追弄和欺辱了处于边缘的弱者!
所有美丽记忆离现实已那么遥远。1987年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斯托伊科维奇、博班、苏克……这些代表了南斯拉夫足球一个时代的名字。
那支“欧洲巴西队”已随风远去,永不回头。
国之将衰,其球也哀。强权碾压着赛族人不屈的头颅,战火摧折着斯拉夫民族的足球天才。2005年10月12日,卧薪尝胆的塞黑队才在欧洲区预选赛力压西班牙,直接晋级德国世界杯决赛圈。但是,也许从分组抽签的那一刻,苦难的塞黑人就注定了早早出局,被迫与足球巨人阿根廷、无冕之王荷兰以及强势崛起的科特迪瓦同处一组的处境,早已为塞黑足球最后一次世界杯之旅做了最无情的预言注脚。出局也许还可以接受,但濒临分裂的塞黑0:6惨败出局的一幕还是让我们久久无法释怀。这个伤痕累累的国家,这个伤痕累累的民族,已经无法企求一场痛快淋漓的胜利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草坪上,德罗巴们兴奋地跳起了民族舞蹈;看台上,高傲的塞黑球迷们依然坚定地鼓掌向自己的球队送上最后的告别。我不禁想起了铁托的南斯拉夫,想起那个坚毅民族前胸背后的圆形靶心,想起那座已成为象征的不倒的大桥。再见,塞黑。再见,我的南斯拉夫足球记忆。
喧嚣的绿茵终归平静,我想起一句歌词:“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前一篇:了字歌
后一篇:德国:从霸王枪到屠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