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NO866:80后“包养门”是对诗魂的亵渎
标签:
80后“包养门”事件是对诗魂的亵渎文化 |
乱象
作者:黎明
http://www.shaanxi.cn/sx_person/shj/zhshy/images/13.jpg
诗 魂
“包养门”事件:近来,由“肖莹佩”在《天府早报》捣鼓了一篇“80后诗人发帖寻富婆包养,每年费用不低于120万”的文章。随即,该文被各大网站论坛迅速转载,尤其在众论坛引来了一场激辩!是悲?是叹?是唇枪舌剑抑或“驴唇不对马嘴”?有咬牙切齿的批判、发自肺腑的忠言,可谓各路网友粉墨登场、“赶集”似的热闹——
(二则)、年逾半百,经济窘迫病危——“何路倒下了,病倒在和朋友合租的租价为180元的屋内,朋友们把他抬出来的时候,已经昏迷,直接就进了抢救室,因呼吸衰竭,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宋庄画家胡月朋说,何路已病了十几天,恐因经济窘迫始终没有就医,最终拖至病危。”
其实,就另类“诗人”渴望被“包养”的事件,在时下“诗人”生存的尴尬和“文化”背景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曾记得,2007年11月,有过富姐红艳“包养”诗人的事件:湖南籍落魄诗人黄辉,其宣称:“我想被富婆包养,从而实现自己的写作理想。”该言论一经抛出,像是一枚引爆的“炸弹”!立刻引来网络此起彼伏的骂声……黄辉被网友们冠以“伪诗人”、“文化贱客”、“流氓作家”等!而红艳“包养”黄辉的由头:“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我曾经为实现理想流落深圳街头,和黄辉一样,感受过那种绝望的饥饿感……黄辉是一个有才气的诗人,我常常被他的诗歌打动,他只是缺少一个机会罢了。”
又譬如,曾有孙志明“卖身”出书事件:自称文坛“败类”的孙志明发帖——“出家未遂,我孙志明愿为出书卖身。”一时间,众说纷纭,连《凤凰卫视》等媒体对此“事件”也给予了关注,为其作了一档节目。孙有《拂尘而去》等三部“著作”,其已投过数十家出版社,屡投屡败、石沉大海……无奈,使出了卖身的“杀手锏”!后有位企业家资助他出版“大著”!资助理由,不是其作品的魅力,而是为了挽回孙做人的人格尊严。
在酷烈现实的中,就此类“诗人”、“作家”的人格“软肋”,也难怪80后著名作家韩寒曾撰文进行过批判——“任何真正的当代的作家……不能是由政府养或者作协养着的,盼着这钱过日子,你就是贱……中国作家还在争这些鸟名头……”同样
80后“包养门”事件是对诗魂的亵渎?!的确,在当作家的内心“独白”已扭动成白天的呓语和黑夜的独舞——是“文学死了”(叶匡政语),还是人心也死了?随着乌托邦式文学(诗歌)“圣殿”的轰然倒塌?!迎来了文化“泛愚乐”时代的狼嚎和撕裂?!终没有了文学最后温暖栖身的“巢穴”?!作家(诗人)的生存就显得岌岌可危……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喧嚣和商业手段的操纵下,华而不实的“文化经典”应运而生,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瞭乱!把我们弄得一头雾水!生命在纯真与浮躁间摆渡——
文化的临界点。一方面,主体意识在逐渐地加强之后,拼命地挖掘、搜刮养育过它的财富!供自己大肆地挥霍!同时,又被鄙陋、污秽和庸俗所牵扯。这种文化的两难必然带来恶果……形成了“消费文化”的精神幻象。叩问,我们该怎样为中国“卖身”文化招魂?!记得,郁达夫先生指出:“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去寻找光明!”真正的诗人是该承受诗歌“圣殿”沉沦時的悲怆和迎接文艺复兴時代的狂欢……“饿死诗人”(伊沙语)的年代,诗人至少剩下一根不腐不烂的硬骨。
(说明:就此话题,本博谨以粗浅的观点探讨,尚请博友们给予关注、批评和讨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