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象NO866:80后“包养门”是对诗魂的亵渎

(2009-04-03 00:36:11)
标签:

80后

“包养门”事件

是对诗魂的亵渎

文化

乱象NO86680后“包养门”是对诗魂的亵渎

作者:黎明

 

 

 

  

http://www.shaanxi.cn/sx_person/shj/zhshy/images/13.jpg

诗 魂

 

“包养门”事件近来,由“肖莹佩”在《天府早报》捣鼓了一篇“80后诗人发帖寻富婆包养,每年费用不低于120万”的文章。随即,该文被各大网站论坛迅速转载,尤其在众论坛引来了一场激辩!是悲?是叹?是唇枪舌剑抑或“驴唇不对马嘴”?有咬牙切齿的批判、发自肺腑的忠言,可谓各路网友粉墨登场、“赶集”似的热闹——

 一边是80后诗人发帖寻求富婆包养,一边是成都诗人何路无钱治病,两起事件引发网络争论——2月21日,“80后”诗人张起“不想在每天写诗的时候还想着下一顿吃什么”,于是发帖寻求富婆包养,费用不低于120万/年。2月16日,《急救诗人何路!》的帖子在多家艺术网站被转载。生活在北京通州宋庄的成都诗人何路,因经济窘迫,身体拖至病危。这先后两则帖子,在搜狐等社区引发一场激辩。

 事件原委——(一则)、自称‘咸阳华夏英才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的80后诗人张起坦言:“找个富婆,再安心写诗——可以按年度签订包养协议,期满后,如果满意可以续约,包养人提供费用每年不低于120万元。不想在每天写诗的时候还想着下一顿吃什么……他则可以为包养者提供诗人的浪漫与心理按摩等服务。”

(二则)、年逾半百,经济窘迫病危——“何路倒下了,病倒在和朋友合租的租价为180元的屋内,朋友们把他抬出来的时候,已经昏迷,直接就进了抢救室,因呼吸衰竭,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宋庄画家胡月朋说,何路已病了十几天,恐因经济窘迫始终没有就医,最终拖至病危。”

 网友激辩,个人悲哀?无独有偶,这两起事件撞到一起,激起网络争论——网友批评——武汉网友:“诗人不是职业,不能以此谋生。诗人只是一种身份,是其他工作之余的一种心灵陶醉,进而陶冶别人,若以此为谋生赚钱的手段,则是一种悲哀。”成都网友:“何来什么‘北漂诗人’?谁给封的头衔?这种到处流浪、骗钱、乞食的人多了。年纪不大,不去打工挣钱,养活老婆孩子,竟然异想天开……‘脑残奔小康’:一个成年男子,四肢健全,脑力正常,读过书,养不活自己是可耻的。”

 网友力挺——浙江网友:“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而不是用功成名就与否来衡量他们,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落魄的时候出成绩。”深圳网友:“社会还是要为这些人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的。不能因为他们没做出成就就指责他们无能。美好的社会,需要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

 网友“wei17615”在《诗人,你到底惹了谁》帖中论道:诗人的边缘化由来已久,但更加令人痛心的是民众的麻木,以及隐隐中透露出的一股子幸灾乐祸,“何路病危的消息传开后,无数人怒斥诗人浪费了社会的米饭却创造不出一点价值,现实主义向理想主义最后的阵地展开了围攻”。

其实,就另类“诗人”渴望被“包养”的事件,在时下“诗人”生存的尴尬和“文化”背景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曾记得,2007年11月,有过富姐红艳“包养”诗人的事件:湖南籍落魄诗人黄辉,其宣称:“我想被富婆包养,从而实现自己的写作理想。”该言论一经抛出,像是一枚引爆的“炸弹”!立刻引来网络此起彼伏的骂声……黄辉被网友们冠以“伪诗人”、“文化贱客”、“流氓作家”等!而红艳“包养”黄辉的由头:“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我曾经为实现理想流落深圳街头,和黄辉一样,感受过那种绝望的饥饿感……黄辉是一个有才气的诗人,我常常被他的诗歌打动,他只是缺少一个机会罢了。”

又譬如,曾有孙志明“卖身”出书事件:自称文坛“败类”的孙志明发帖——“出家未遂,我孙志明愿为出书卖身。”一时间,众说纷纭,连《凤凰卫视》等媒体对此“事件”也给予了关注,为其作了一档节目。孙有《拂尘而去》等三部“著作”,其已投过数十家出版社,屡投屡败、石沉大海……无奈,使出了卖身的“杀手锏”!后有位企业家资助他出版“大著”!资助理由,不是其作品的魅力,而是为了挽回孙做人的人格尊严。

在酷烈现实的中,就此类“诗人”、“作家”的人格“软肋”,也难怪80后著名作家韩寒曾撰文进行过批判——“任何真正的当代的作家……不能是由政府养或者作协养着的,盼着这钱过日子,你就是贱……中国作家还在争这些鸟名头……”同样 ,韩寒还解构了文坛的宿命:“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B!”、“什么坛都是祭坛,什么圈都是花圈!”…… 看来,“与狼共舞”的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并以加速度的在嬗变。

80后“包养门”事件是对诗魂的亵渎?!的确,在当作家的内心“独白”已扭动成白天的呓语和黑夜的独舞——是“文学死了”(叶匡政语),还是人心也死了?随着乌托邦式文学(诗歌)“圣殿”的轰然倒塌?!迎来了文化“泛愚乐”时代的狼嚎和撕裂?!终没有了文学最后温暖栖身的“巢穴”?!作家(诗人)的生存就显得岌岌可危……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喧嚣和商业手段的操纵下,华而不实的“文化经典”应运而生,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瞭乱!把我们弄得一头雾水!生命在纯真与浮躁间摆渡——

   不屑“权威”,砸烂“经典”。時下大多流行的“文学”和“艺术”,是“权威”卑弓屈膝的御用文本!还是苍白骷髅上的纸花?!再来一番“拉虎皮、举大旗”的响动!“经典”就诞生了?!好的文学艺术,是一份喧嚣中的宁静,一道沉默中的狂流,是骨头燃烧的声音,是生命在灵魂旗帜下的怒放。生命站于高原,静穆仰望……留下我的村庄、高翔的鹰和大地的影子。

文化的临界点。一方面,主体意识在逐渐地加强之后,拼命地挖掘、搜刮养育过它的财富!供自己大肆地挥霍!同时,又被鄙陋、污秽和庸俗所牵扯。这种文化的两难必然带来恶果……形成了“消费文化”的精神幻象。叩问,我们该怎样为中国“卖身”文化招魂?!记得郁达夫先生指出:“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去寻找光明!”真正的诗人是该承受诗歌“圣殿”沉沦時的悲怆和迎接文艺复兴時代的狂欢……“饿死诗人”(伊沙语)的年代,诗人至少剩下一根不腐不烂的硬骨。

 

(说明:就此话题,本博谨以粗浅的观点探讨,尚请博友们给予关注、批评和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