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札记)作品NO117:《品三国》是“学术栗子”炸开了锅?

(2006-10-15 23:10:40)

(札记)作品NO117:《品三国》是“学术栗子”炸开了锅?

(札记)作品NO117:《品三国》是“学术栗子”炸开了锅?

 

札记作品NO117《品三国》是“学术栗子”炸开了锅?

作者:黎明

 

 

 

曾记得,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描述:当格里高尔·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小说揭示的主题,哪怕人变成了一条大甲虫,但在酷烈和浮华的现实面前,梦想难以变成现实……人生该有的什么都没有,这,作家告诫我们不要只迷恋于人的外表,该注重于人的内心世界。读罢易中天《品三国》,掩卷所思,当学者一旦变成“文化明星”,那名利场上的“学术”就会光芒四射!不该有的几乎都占有;倘若说,学术是一堆坚硬的“栗子”,那怎样炒作“栗子”呢——

学者易中天在央视《品三国》,可谓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有人说,是单口相声的演绎版。我认为,尤其易中天品三国,常常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锅煮,甚至有种随性勾兑:把一坛“文化劣酒”贴上“文化名酒”的商标!一夜间,大红大紫,自然,招来众多媒介、史学界、教育界的争论。

就其《品三国》的蹿红——虽说,将历史做了变味的勾兑,但却迎合了现代人的“口味”,试想,几乎什么都可消费的时代(连洗个脚都需请人“足底按摩”的时代)。试想,还有谁耐烦啃《三国志》、《三国演义》等有关三国的大部头历史资料和小说呢?

《品三国》,借用易中天自己的“学术”观。倘若《三国演义》酿成的不是酒,却是一坛醋!果真醋就能把人的满口大牙酸掉吗?!(易说,我赚钱了,就撑破有些人的眼皮吗?)

从学术观来看,易中天《品三国》是对学术无厘头的搞笑——譬如说,易绘声绘色道:“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 “估计(曹操的)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没人敢娶,你说谁敢娶阎王的前妻?又如:“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易学曹操拍着夫人的背说:宝贝,不要生气了,跟我回家了”……

史学家樊树志调侃道:“照易中天意思,叫宝贝已保守,我还可以叫甜心 有人说:“《品三国》,真读书的未必看,少读书的肯定要看。”正如作家梁晓声指出:有那么多人喜欢易中天是一种悲哀……”易中天的粉丝——“嫁人要嫁易中天,看书就看《品三国》……”

借用易中天的话,其实我就是一颗大萝卜,我的历史观就是萝卜史学’……”看来,学术在这个时代已是“儍冒”才会去搞的东西啦!空心大萝卜,还会有多少内涵呢?

教授葛红兵指出:“从讲法上看,讲课可以轻松幽默,但是过分地俗化就会让本来严肃的事情变得粗鄙了。易中天品三国的态度不是学术的,而是娱乐化的。”作家丁天认为:“易中天是‘贩卖三国’。”

有人说,易中天,是继“超女”之后的“超男”,是继韩寒和郭敬明之后的“文化明星”……易中天“文化现象”成了一场文化Party!《品三国》成了疲软文化市场中灸手可热的香饽饽。

我认为,一句话,易中天《品三国》,把原本坚硬的学术这筐“栗子”掺上沙子、倒入糖精翻炒,加上一串我的“学术”是多么香甜“栗子”的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其《品三国》“学术”就劈劈啪啪地炸开锅啦!

 

 

                                               2006-1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