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趟香港,去之前看到近一期的《新周刊》把她称为“榜样之城”,我便在香港寻找“榜样”。之前,到香港也都走马观花,没有留心去品味她的细节。本次旅行后得到的答案是:香港之榜样,是公共利益得到张扬的榜样。公共利益的张扬体现在完善的交通体系、公共福利和对市民素质的提升。街道拥挤但井然有序,忙碌的人们步履匆匆却依然懂得排队,如果你迷路了,本地人会不厌其烦地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为你指路......在这里,不必时时担心碰上刁民或骗子,虽然在内地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警惕。其实,我认为香港之可以被称为中国的“榜样之城”,更在于她对公民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对本地公民,也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公民,自由、平等、包容、和谐应该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只要你在香港呆上一周,你会触摸到这样城市灵魂。
昨天是清明,王家岭终于传来了营救出115人的好消息,但仍然有38人生死不明,CCTV全天候的报道着营救的过程,八天八夜3000人的营救换来了兴奋、喜悦和感慨......“看到矿工们被营救出来,我太高兴了,我看到生命权得到了如此高度的尊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骄傲!”看到这样的电视采访画面,一种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对生命的尊重?!如果这位被采访者不是被“导演”出来的话,那就是她神志不清了。短短的一个星期,充斥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矿难,就是层出不穷的杀人甚至灭门案,更有云南贵州广西干枯土地上无数双饥饿的眼睛在赤贫线上挣扎......这就是一个经济总量在全世界上堪称三甲的国家的社会现实。对生命的尊重不仅体现在营救和应急上,更体现在对生命的保障上!
CCTV-新闻频道每天播出的《马路乡抗旱日志》就是一部挣扎在赤贫线上的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住的是没有门的泥巴房,吃的是靠冷水才能下咽的包谷饭,一家四口整整一年收入仅1200元......这是活生生的生命对21世纪中国现实无声的抗议!
生命的尊重就是对民生的尊重,这一周,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关于民生的话题:江苏爆发了疫苗危机,全中国无处不在的潲水油隐患,连云港的92岁老人携子自焚以抗暴力拆迁......更大的危机是一位差3天才满15岁的少年居然和同学把亲母杀害后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天天上学!
我们该怎样尊重生命?怎样面对民生?怎样树立每个公民的尊严?
今天,CCTV又在大篇幅地报道国外媒体高度赞扬中国王家岭矿难大营救的新闻。现在,王家岭的大营救正被媒体演变成了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丽颂歌”,多思量一下,就会发现这是多么的危险的视线转移和舆论麻痹!
天灾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从周遭的一切开始给生命一个尊严,人祸总会是越来越少的。
希望,尊严不再是政客嘴边的一句口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