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沈阳一夜蹿红与中国精神食粮的贫瘠

(2009-02-05 11:52:10)
标签:

文化

    今年的春晚让一个名叫“小沈阳”的人迅速蹿红,据说春晚后他的身价暴涨了600倍,涨价后的此人更信誓旦旦的说绝不抛弃自己的老婆......

    漫天的报纸、网络都被“小沈阳”占据,一个二人转演员俨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艺舞台的主流人物,这一切是谁缔造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不想出来多事,免得惹是生非,但实在是忍受不了“小沈阳”连续一个多星期充斥媒体头条,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闲话。

    本人曾经造访过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对二人转有浅显的了解,这种源自老百姓自娱自乐的娱乐方式是东北草根文化的一个代表。它的表现方式是综合的,以说笑为主线,带出诸多的如唱、跳、杂技等技能,可以说二人转就是一个载体,巧妙地将多种表演技法装在其中,看了让人捧腹大笑。因为源自民间,所以二人转多少都带点“荤”,也就便有了“绿色二人转”的呼声。

    二人转能登上春晚舞台,本人非常赞成,因为它代表了东北,代表了草根文化。但,小沈阳身披“中国主流艺人”的外衣出现在报端媒体,则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这或许连小沈阳自己都不曾梦到。

    小沈阳够得上“中国主流艺人”的头衔吗?答案不言自明。

    那么又是谁缔造了“中国主流艺人小沈阳”呢?是赵本山吗?不,是媒体。是媒体的媚俗,是媒体责任的沦丧。

    我中华文化上下5000年,当代艺术繁花似锦,难道只有一个小沈阳能支撑春晚的浩大舞台?难道一段说笑就能代表中国主流文化?难道中国就没有真正能摆得上台面的艺术形态和艺人了?

    将小沈阳“神化”的过程说穿了就是一个媚俗的过程,是对当今中国艺术舞台的一记响亮的耳光,而这个耳光让我们的舞台显得如此苍白。

    如今小沈阳还在继续“神化”中,让人备感中国精神食粮的贫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