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人文学史的时代意义

(2018-11-25 16:52:23)
标签:

春城晚报

悦读周刊

文化主笔温星

程永新

一个人的文学史

私人文学史的时代意义

 温星/春城晚报·悦读周刊·书评

私人文学史的时代意义

《一个人的文学史》上下册

编著:程永新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809

  作为中国最重要、最核心纯文学刊物之一《收获》的主编,程永新常年的本职工作是为人作嫁,由他发掘、扶持——严格来说,是他以执掌《收获》这一公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执掌文坛牛耳的这一特身份,来发掘、扶持的文学人才,几乎就是一份当代著名作家的完整清单。他固然也堪称一位重要作家,但本质上,他是杰出的文学编辑家。

  所以,当读到上海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程永新的《一个人的文学史》,我一点也不意外,并且认为此书一出,他之前那些被盛赞的作品皆可忽略,因为这部意义特别而又重大,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建构起了一部缩微版的当代文学史。

  本书内容大致包括几大部分:一是程永新与当代作家之间往来书信二是他写的对于作家们的印象记,三是他的作家对话、访谈,四是他的一些文学批评文章,另外,还有他参加各种重大文学活动的随笔记录

  其中尤其重要和珍贵的,当是书信部分。程永新真有心,他珍藏着数十年来作家们写给自己的所有信件,而那些收到他的信的作家们,竟无一保存。书中,他收录了许多信件内容,也将相应的影印件一一收入,细读之下,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几乎所有当代重量级作家都曾受过他的点拨,对他保持着极大的尊敬与钦佩,而许多经典作品创作与发表面世过程的蛛丝马迹,亦历历藏于信件之字里行间。

  比如,在19879月王朔来信中,王朔称其新作《五花肉》若能博程永新一笑,便“算没有白忙活”。程不喜欢这个名字,要求改,王朔只得又想了几个,最终,程从中择一拍板——那便是《顽主》,王朔经典的代表作。19968月贾平凹来信,提到其小说《土门》曾因程的意见反复修改,“遵嘱又一次修改”,并极其谦虚,“可惜我能力不够,不知你们是否认可”。因为《高老庄》《带灯》等作品的细节修改,二人之间也是不厌其烦,反复通信探讨。洪峰的一封信中,则表示程对他一部作品的评判,让他“沮丧到现在”,但是,“我想让你知道,你的意见和评判让我感动”。

  尽管如此权威,先为《收获》编辑部主任、继而出任主编的程永新,对于许多当年尚未展露锋芒的无名作者同样耐心,且经常回信悉心指导其作品。这方面的内容,本书中也有相关信函予以记载。

  难怪,在中国文坛,程永新被誉为“作家的提衣人”,半辈子都在为作家们服务和“做嫁衣”。也难怪,这部《一个人的文学史》,被誉为展示文学细节、反映创作过程、凸显思想碰撞以及反映文化人优秀品格的文学史。此书虽然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首版,但时隔十年有余,这次又做了大量修订和增补,使得其所涉的作家作品延续到了最近的当下。

  这部作品,不由让我想起《1962-1991私人文学史:杜拉斯访谈录》,这是杜拉斯以纯个人视角来书写的“文学史”,其强烈的时代价值无可争议。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文学史》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是程永新以自己的视角和文学经历来连接起的一部“私人文学史”,却也具有着鲜明而又重要的时代意义。因为,书中所写或记录的每一个作家和作品,皆堪称这个大时代里有着独特价值的节点和“珍珠”。

  而正是有赖于作为杰出文学编辑家的程永新之手,才将它们编织成了一幅不可复制的、珍贵的“珠串”。

私人文学史的时代意义

【2018年11月23日春城晚报·悦读周刊】
http://ccwb.yunnan.cn/html/2018-11/22/node_1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