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曾国藩家书:温情家长曾国藩

(2018-11-22 09:37:35)
标签:

春城晚报

悦读周刊

文化主笔温星

曾国藩家书

温情家长曾国藩

温星 春城晚报·悦读周刊·书评


读曾国藩家书:温情家长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唐浩明点评版新版)

作者:曾国藩/点评:唐浩明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8年08月


     作为中国历史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所谓“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在处理极其繁复、艰苦的朝政与军事的同时,竟有诗文、家书、日记、奏折等近千万字流传至今,实在令人惊叹。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当属家书和日记。


     说到曾国藩家书,其版本五花八门,最早的自然是晚清即已出版的李鸿章校勘版,现当代以降,各种选编、汇编或译注版更不胜枚举。在我看来,其中最优者当属曾国藩经典传记作者、当代著名作家唐浩明一再加印、再版的点评版。由于曾国藩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特殊身份,又加上新中国领袖的极力推崇,“从政必读曾国藩”的认识深入人心。然而,对于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和家庭而言,我认为曾国藩最重大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其家书所传承的家风家教。


     由于这些家书实在太多,又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心境中所写,唐浩明的编选和点评就具有了别样的意味,能帮当下的我们看清曾国藩光环之下的真实内心——在政治身份之外,在家书不厌其烦的诉说和记录之中,作为儿子、长兄、父亲等角色的他,温情而又柔软,真实而又细腻。


     他护佑手足,毫无怨言。面对诸弟的无端怨恨与不情之求,他不责弟而责己,还尽量满足,既体现了长兄的大度,又免除了父亲的为难。这里,他的原则是,“以和睦兄弟为第一”。


     他强悍于军中,于家中却谨言慎行。六弟来信告“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他即内省“吾过矣”,“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


     他并不回避自己于朝中、军中之种种,但皆一笔带过,家书中最最主要的篇幅,总是在教导弟妹及晚辈做人的道理,其著名的“八本”、“八宝”、“四字诀”、“三致祥”、“三不信”等理念,皆藏于家书之中。


     对于父母、祖父及族中长辈的孝道,就更不用说了,这方面曾国藩更是楷模,就算在朝为官,无法随时尽孝于老人膝下,也要事无巨细地都向老人禀告、请示。难怪唐浩明感叹:曾氏家书之所以被奉为治家圭臬,确有其能成圭臬之内涵。


     在今日看来,有些方面或许有点迂腐。应该承认,在“完人”、“圣人”曾国藩身上,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自也没能避免,这是历史局限使然,比如对于浪荡成性的大女婿,曾国藩数度挽救无果后决意弃绝之,却依然非常肯定地要女儿回到夫家去,因为“妇道”无论如何都是必须遵从的。对于这些内容,唐浩明则在点评中进行了犀利的解剖和批判。


     就在不久前,我还看到曾国藩家乡湖南开拍影视剧《少年曾国藩》的消息。写作这篇小文时,又突然发现不久后的11月26日,刚好是曾国藩逝世周年(207年)。


     不得不说,在物质文明剧烈膨胀的当代社会,许多优良的家风家教早已荡然无存,《曾国藩家书》的畅销和长销,恰是如此时代背景的最好反证。而且,家风家教与现代教育、国民素质、廉政文化等之间的关联也非常密切,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基石。

读曾国藩家书:温情家长曾国藩

【2018年11月16日春城晚报·悦读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