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宏伟《暗经验》:越虚构,越现实

(2018-11-05 14:48:55)
标签:

春城晚报

悦读周刊

文化主笔温星

先锋小说家

李宏伟暗经验

读李宏伟《暗经验》:越虚构,越现实

温星 春城晚报·悦读周刊·书评

读李宏伟《暗经验》:越虚构,越现实
《暗经验》/作者:李宏伟,中信出版社,2018年08月

     李宏伟自认为“现实作家”,声称其写作关乎现实,甚至只关乎现实。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绝大部分读者眼里的虚构或科幻形象,甚至,曾经有一个大奖的授奖词里,就直接称他的获奖作品是“科幻小说”。

     这正是《亚洲周刊》十大小说榜首作家李宏伟的矛盾之处,亦如他生于1978年,却从不认可“70后”的代际概念,其创作更是呈现出迥异于这个作家群体的奇特面貌。

     我的这种阅读印象和判断,既来自于李宏伟诸多荣誉加身的代表作《国王与抒情诗》,也符合他刚由中信出版社推出的这部《暗经验》。

     《暗经验》包括三个中篇小说,实则是三个大时代背景之下的现代寓言。

     首篇与书同名,所谓“暗经验”,指深入人类认知体系的关于文学的普遍经验,据作品阐述,类似于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构成宇宙的重要成分,因此,主人公张力需要在“储备处”阅读经典达五年,才能正式晋升入“暗经验局”,开始从事让“一切文学”皆“通约于普遍的人类经验”,从而得到“匡正”“规约”的神圣工作。于是,张力发现一个秘密,但凡恪尽职守的领导和同事,皮肤和肌肉皆已渐渐变白、变透明,自己也是,自己的猫竟然也不例外。作品中的解释是工作性质使然,因为文学要求其服务人员“必须纯洁”。而如此“透明化的纯洁”,便成了提拔任命干部的最直接和毫无争议的衡量指标。

先锋小说家李宏伟在普者黑采风 /温星 摄先锋小说家李宏伟在普者黑采风 /温星 摄

     第二篇《而阅读者不知所终》,读书会成为一种生活和社交方式,大家都在谈论着一本名为“清单”的小说。在我想象中,这是一本类似于“词典写作”的书籍,可以帮读者对纷乱的世界进行分类、厘清,“这是个人归置周遭世界的方式”。作品中,书和阅读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对一本书的态度,更广义地说,对待特定物质的态度,能见到一个人的本性。”关于这本神秘的《清单》,最后的真相是已然出场的书评家和读者们,都并不存在,都是《清单》作者笔下虚构的人物。那么,作品题目所示之境地是否真会出现,“而读者不知所终”?

     这两篇关于文学与阅读的寓意不难读懂,前者指向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的冲突,后者则试图解构生活现实与阅读或者说文学的关系。

     到了第三篇《现实顾问》,李宏伟直接在“现实”上做文章。作品中的“现实”几乎无所不包,人的资产、情绪、思想,出现的每一个症状,遇到的每一类情势,“一切皆现实”,都可以由一种叫作“现实顾问”的人来帮你进行管理和运营。但同时,这又涉及到隐私的问题,最终,作品中的母亲为平复一段隐秘,临终前选择以一副完美的虚拟形象,呈现在儿子面前。而这种呈现在别人面前的“现实”,究竟算不算一种现实?

     显然,三篇小说的基本架构皆出自于虚构,却各自有着诸多非常现实的生活的经验和基础。老话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出的部分必须跳出现实经验,才可能反过来把握和观照于当下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李宏伟的这三个中篇中给人以虚构印象的元素,在未来的某个阶段真的都很可能出现,“暗经验局”、以读书为生活方式的时代,以及为别人管理“现实”的“现实顾问”。

     李宏伟的这种小说思维和文本气质,不由让我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这显属荒诞的虚构,没人会信,但他之所以“变形”的社会、家庭原因及“变形”后的悲惨遭遇,却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直接的对应,让人不得不信。在我看来,李宏伟之虚构便深得此道,再次证明了“越虚构,越现实”的文学经验和文学现实。

     而这,不也就是李宏伟所创造的概念“暗经验”吗?

【11月1日 春城晚报·悦读周刊 】【2018年11月1日 春城晚报·悦读周刊 书评】

http://ccwb.yunnan.cn/html/2018-11/01/content_1249237.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