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的中国茶乡之旅
■温星
2017年8月27日春城晚报·春晓副刊

专程到临沧勐库参加“知书识茶·寻茶记”活动,对于已旅居德国15年的陈俏而言,真可谓万里迢迢。
2002年,陈俏本科毕业,离开家乡大连,到柏林一所大学读研究生。从此,成为许多亲友口中戏言的“德国人”,购房、结婚,还有升级做妈妈,都在这座西方城市。骨子里,她却始终都跟在国内没什么区别,嫁的是同一所大学来自吉林的博士学长,生活朋友圈里多数都是华人,
10岁的女儿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兴趣甚浓,闲暇时候,母女俩最爱去玩的不是德国的任何一处名胜古迹,而是陈寅恪徐志摩张幼仪等人在柏林留学时居住过的地方,甚至他们喜欢去的某家图书馆、酒吧。
5年前,陈俏邀约有孩子的华人朋友,一起在自己柏林的家中办起了“读书营”,带着孩子们阅读、朗诵中文书籍,第一次读的,竟是《大学》。这简直把我惊倒了,因为即便国内的私塾或类似兴趣班,也只敢教《三字经》《弟子规》这种最基础的启蒙读物,最多《唐诗三百首》,但国际贸易背景的陈俏,硬是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用大约15分钟,一次性便朗读完了颇为深奥的儒学经典《大学》。海外华人群体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与恪守,由此可见一斑。
陈俏有些惊喜,但也并不奇怪。在她看来,大人认为很难或简单的东西,在孩子们眼里都一样,因为他们是一页白纸,而传统的经典作品不仅内容上经典,韵律方面也一定是经典的,富有节奏,容易共鸣,朗朗上口。
这个小小的读书营,便是如今的公益机构“博文书院”,在柏林华人“妈妈圈”中颇具口碑。事实上,它成为了陈俏在这部分华人子弟中推广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不管这些孩子,还是他们的父母,许多都已习惯喝咖啡,但在她的影响下,几乎都喜欢上了喝茶,甚至,身边的许多德国朋友和同事,也渐渐爱上了茶这种充满东方风情的饮品。
今年初,在通过“茶叶复兴”公众号了解到周重林的“茶书馆计划”后,陈俏申请加入,成为300余家以茶文化为核心元素的传统文化公益推广网络中的一员。这次从柏林辗转多趟航班飞到“中国茶乡”临沧,又一路颠簸到“冰岛故里”勐库参加“知书识茶·寻茶记”活动,陈俏便是以这样一个特殊身份:“茶书馆”海外代表。
活动主要内容,是周重林、杨绍巍新作《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的首发式。陈俏此行有一宗“特殊使命”尚不为外人所知,那便是推动周的系列茶学著作在德国出版。作为国内年轻一辈茶文化学者代表人物,周重林2012年的《茶叶战争》保守估计已售40余万册,其后的《茶叶江山》《茶叶秘密》等也无一例外地反复加印、再版,成为畅销和长销书。
陈俏热爱祖国茶文化,也常随性涂鸦一些相关文字,正计划在德国出版。但她突然有些羞涩的样子,说自己的作品实在拿不出手,不急,希望柏林出版的第一部中国当代茶书是周重林的《茶叶战争》,而不是自己。她物色的那家出版社,老板竟在四川呆过一年多,非常喜欢包括茶在内的东方文化,对她所推荐的《茶叶战争》印象极好。
当然,对于来自国外的出版意向,周重林自是心下欢喜,虽然八字才半撇。而陈俏也盘算着,一旦此事敲定,应该由她来担任德文翻译,这也算自己为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推广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吧。
2017年8月27日春城晚报·春晓副刊·主编温星·责编张翔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