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印象:世间已无吴仁宝,硕果仅存徐文荣

■温星
前不久休假,再次到横店,偶遇“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专家组在此访问研修。通过翻译,我与美方专家费城电影协会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格林布雷先生交流,他对好莱坞再熟悉不过,但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东方好莱坞”的发展模式和成就,也很是惊讶,赞叹不已。
跟专家组一道,我们选择性地参观了拍摄《琅琊榜》的多个摄影棚和相关建筑,每到一处,剧中相关的精彩情节便从脑海中跳了出来。后来,我发朋友圈,说去寻访麒麟才子梅长苏,到了他府上,却缘悭一面,甚为遗憾。
四年多前,一个料峭的初春,我以自由文化人身份,受邀初访横店影视城。彼时,这里的影视产业链已经非常完整、非常发达,但最令我惊讶的,却是蓦然闯进视线的一块招牌——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这难道是一个G·-C·-Z·-Y社会?我立即联想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心中的好奇愈加强烈。
当时78岁的徐文荣老先生,早已卸去横店集团所有职务,只担任“四共委”主席。交流中,他谈的全是如何带领当地老百姓共同创业,如何让他们紧随影视产业的繁荣而富裕起来,其济世情怀让人感动。
徐文荣是一位传奇的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央视无锡影视城影视拍摄与旅游同时火了起来。徐文荣专程到北京找台长杨伟光,表示自己出资,邀请央视来横店打造拍摄基地,却遭对方奚落、拒绝。徐文荣当即表示:那我就自己建,我一定会打败你的无锡基地!
说干就干,横店影视城很快便初具规模地建了起来,但一直缺乏“爆点”,不温不火。
1995年,大导演谢晋筹拍迎香港回归历史巨片《鸦片战争》,给了横店历史的机遇。当时,谢晋跑遍全国仍未找到合适的拍摄地,正发愁呢,徐文荣承诺出资,根据片中情节、场景需要,专门建设一条“19世纪南粤广州城市街景”,邀请剧组免费入驻拍摄。这个决定所有人都认为有点疯狂,当6个月后占地319亩、投资上亿的“广州街”落成时,连见多识广的谢晋大导演也不得不叹服于“横店速度”和徐文荣的气魄。
拍片免费?没错,对剧组免收场租,这正是横店与其他影视城最大的不同。那么,横店影视城靠什么挣钱?当然是影视制拍全产业链,场租免了,但道具、服装、群演及拍摄设备等各方面都是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一个子产业,这些都不便宜。用徐文荣的话说,就是导演来横店只需带剧本和几位主演,数月后,便可携成片离开。
在老先生看来,这种产业链模式的另外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当地老百姓都很容易地参与进来,比如说几乎所有老百姓都是群众演员,很多人以生产各种道具和服装为业,等等。正因为如此,横店的人均GDP才可能“超越了香港居民”。
第一次到横店归来没几天,与徐文荣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华西村创始人吴仁宝溘然长逝。这个冥冥中的巧合,让我有些脊背发凉。我发表文章缅怀吴老,并感慨:世间已无吴仁宝,硕果仅存徐文荣。
欣慰的则是,这次重游横店,依然有幸见到了徐文荣老先生。已经82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思维极其清晰地跟我大谈“横店梦”、“中国梦”。前些年他一直说,自己人生最后的梦想就是以一比一比例恢复重建圆明园,如今,新圆明园已落成两年并对世人开放,此愿足矣。
“但现在看来我还死不了,那就还得接着折腾呀!”他幽默地说。
2017年7月2日春城晚报·副刊·主编温星·责编张翔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