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 黄 尧
鱇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特产的鱼类。过去,鱇浪的浪是良字搁一鱼旁,康熙字典里有。如澂江县的“澂”不作澄,现在一“简化”,成抗浪和澄江。“抗浪”意思过得去。不较真了。据说“澂江”之“澂”也是专造的,中国汉字为一地域一物产而造的独异字词不少,相似于今天的专利注册,颇生法象,今天“多元一统”,方是方便,串味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造访抚仙湖畔渔村禄充,正值抗浪鱼收获季节,这个大湖西岸古树蓊郁的小村,如同蓝色大襟上一枚翡翠的别针,宛若仙境。树阴笼盖下,到处是热腾腾的鱼锅,油汤鼎沸,佐以绿韭葱白黄姜红椒,不少于两公斤的抗浪鱼作自相搏杀、冲顶翻腾状,煮烂了的白刺支棱形象怪异——忐忑,疑惑,如此消受,我心下有百种不安。
原因是三四十年前,昆明人不似这样吃抗浪鱼,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吃法。那时,抗浪鱼就来得十分珍贵,且尽是精心腌制的——我的奶奶笃佛,忌讳腥膻,守常食素,但独对每年一罐,由亲友“孝敬”来的瀓江抗浪鱼期待且看守严密。她蓄养一头硕大金丝猫,尊如太上。所以要为其索得小鱼牙祭,但大猫只得食抗浪鱼的头尾,中段肥腴自然归我们这些孩子享用。罐子只是中型的鼓腹上水罐,肚子上贴菱形红纸,写什么字记不得了,总之“开坛”一刻,酒香四溢,大猫先来了,呲牙唬啸,大有护法威严。

过后想来,我们孩子对奶奶的专宠恨意丛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鲜红的酒糟辣椒面下,不及筷子长的抗浪鱼以殉难者的安祥,挨个排列,依旧银铠闪闪,圆圆的黑眼环转闪着泪红,令人肃然起敬……尝鲜,算着人数,每人一条。多乎哉?不多也!一般不过油,而是隔锅蒸一下即上桌佐餐。孩子瞬间变成最精致的啮齿动物,双手撮着,顺灰黑的脊梁一路下去,那样子不叫吃,简直就是细细的“嗑”,紧实的鱼肉颇耐这样的吃法,完了拆骨离刺,咸香鲜甜、微辣,一条要下一大碗饭。真是老子说的“五味令人口爽”。吃出经验来,最后咔呲嚼了鱼头,说:“鱼头最香!”大猫桌脚转,无论怎样讨好也不成。这是大老爷对谄媚小人的报复。也有餐位上谁个缺席,偶尔摊上两条的,奶奶即刻说:“吃多了咸盐变蝙蝠!”——蝙蝠不是偷吃盐巴的老鼠变的吗?孩子的童话链环上多了凶险的变数!
一个小坛要享用一年,可见金贵。这是中等以上人家的用法。其实在小西门一带的菜市上,也常见江川、瀓江的大嫫斜挎一个竹篮来卖腌制的抗浪鱼,不多,就一提箩,数对(双)卖。不贵,大约几分钱。讲价钱也是“多少钱一双?”不这样问就是外行。晾干的小鱼有些收缩扭曲,撇撇就瞄直了,只是铠甲剥落,有的掉了一只眼睛。仿佛抗争过,用过刑。味道自然差不多。有人说,差多了,“酢罐”鱼用的是川盐口子酒!敬贡康熙爷的!这由不得不信,口福之后是认账的,要不,康熙字典怎么赐予它的名字,这相似敕封啊!
咸,是古海的味道。
小鱼剔肠刮肚,有的留有“苦胆”,微苦,是生命真味。
这种古老的鱼类其实与人毫不相干,它们早于人类若干地质年代。它们的鳃,只有两三片小指甲盖大,约30道“耙”。只适宜水中融氧,故出水就“壮烈”了。但却以每年六七月产卵洄游向陆地溪流靠拢,将卵产在清浅温暖的岸矶池潭中,避免深水冷高压,以待幼苗孵化——这一千古不易的习性诱发了人类渔猎的欲望——“车水捕鱼”就此产生。用农田水车将低岸的湖水上掖,模拟湍湍溪流,鱼便“抗浪”而来,水车叶子给予它们抢水的助力,结果,有来无回!进了预设的笆笼。“竭泽而渔”,不用,一个巧思便可叫它亡国亡种!由禄充到明星,大约两三公里的海岸,水车不下数十。有记载称上世纪80年代,全湖曾创造年400吨的产量。前些年的统计是年产0.5吨,即500斤。我质疑这个数字,多年了,踪影全无啊。据说,澂江县水产局农林局以及中科院有关院所连续6年实验人工选育孵化放养,已初获成效。今年来瀓江,餐碟上果真排布着“一人一尾”的抗浪鱼,“标本”摸样,询价,千克2000元。

沿岸“鱼洞”大多季节性干涸。
至于“车水捕鱼”,可参考公园里的一个艺术雕塑。车水的渔民朝向不对。当面对大水,没有辅助说明文字,人家还真看不懂。
想起30多年前。禄充南湾靠山脚还有一个葫芦形的“龙潭”,水色深碧,四围浅荫,是抗浪鱼的“幼儿园”——化育池。封闭的。现在不见了。
当初,看着数以千百计的抗浪鱼奋勇争游,灰褐色的脊梁扭摆舞动,美丽的尾梢绯红,如同旗号招摇,于是健壮者腾跳,羸弱者被裹挟,一字一字,成诗成行,蹿入罗网,直至游上饕餮者的餐盘,还以黑白圆眼,直视咬合下来的钢白牙齿——我被一种莫名悲伤所折磨:这酷似某种捐躯仪式。小小鱼儿啊,即便陆地的溪流,也潜伏杀机,不知道?尔等并非大牲如牛羊,能充太宰?大约于抗浪鱼,时间,有绝对忠实的刻度,修成者,了断在此刻。即便如深海的自由也绝不流连,况且,出水即死,不受折磨,渍上盐,激醒大海的梦想!
抗浪鱼是因其奋勇和“车水捕鱼”的迷局布阵——两种文明叠加的“故事”而名闻遐迩的。如果某种鱼类太过平庸,即便奉献全躯,也并不消耗人类脑汁,大约不会存入记忆。
人类文明,狩猎时代是一大起始,原本就包含了构陷、阴谋和残忍,所谓道德的反省,是在“吃不着”乃至饥谨时才有的,是饕餮的一种补充。只为着下一反复,得其所哉。
糅了这许多“味道”,不知抗浪鱼是何等味与道了。
《吕氏春秋》说:“故讻讻之中,不可不味也!”这里的“味”是指玩味,体味和醒思。结果呢?又说贤能平和的人应当“止善”、“立功”!果真如此,其味道更久长了。

浪鱼
学名Schizothorax
taliensis,原名鱇浪白鱼,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测量100尾标本,全长124~186毫米。体细长而略侧扁,整个身体轮廓犹如一狭长的纺锤形;背部平直,腹缘呈浅弧形,头长显著长于体高。
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过量捕捞和入侵物种银鱼的引入,野生抗浪鱼几乎绝迹。2002年以来,澄江当地已开始人工养殖抗浪鱼。
车水捕鱼
由于鱼类喜欢逆流而上,这在抗浪鱼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繁殖时,亲鱼群集向近岸的溪流处产卵,每一批亲鱼产卵活动通常持续3天,约停7天后又来第二批,此所谓渔民说的“来三去七”的规律。针对抗浪鱼的溯水特性及其产卵期“来三去七”的规律,澄江当地渔民发明了一种特有的捕鱼方法:车水捕鱼法。用水车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鱼便自动游入渔民特制的鱼篓中。

【黄尧小传】
1946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插过队,当过工人。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0年任云南文学院院长,2006年任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2016年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要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创作,有报告文学《生命的近似值》、中篇小说《荒火》、长篇小说《女山》《无序》《卯城卯时》、长篇纪实文学《世纪木鼓》、长篇散文《云烟渺渺》《山鬼留言》、散文集《衣我者》《真水无痕》以及人类学专著《生命的原义》等作品十余种。
关键词:春城晚报·山茶副刊·作家黄尧·抚仙湖抗浪鱼·主编温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