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个美少女的礼物
温星
这顶吸睛却难免俗气的帽子,24岁的另维已经戴了很多年:“美少女作家”。7岁时,她成为中国少年作家协会最小的会员,同时成为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最小学员。后来的几年里,获过不少奖,其中包括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等特奖以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当然,她也发表过不少作品,并结集出版过,也不出意外地颇为畅销。
但另维说,这本《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才是她17年(从7岁至今)以来满意的一部作品。
这本书有个副题,“写给每一个不为跑赢世界,只为超越自己的人”,其定位是“年轻人写过年轻人的励志故事集”。
18岁那年,作为“学渣”的湖北襄樊少女另维只身前往美国,进入不被国内认可鱼龙混杂的一所社区学院,用一年半时间,晋身学霸并实现华丽逆袭,转学至全美排名前列的华盛顿大学。就读期间和随后的几年,因为“追梦中的工作”和“工作时的追梦”,她游走于西雅图、亚特兰大、加勒比、上海、广州……一共14座城市,写出18篇文章,于是便有了这本新书。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满世界追梦的青春女孩,一定会遭遇许多事情,包括工作与爱情,狂喜或痛苦。于是,她懂得了“与其历尽痛苦分手,不如放爱一条生路,各看各的风景,有缘再见,没缘不亏”“真正的爱,是你因为他,变成最好的人”,懂得了“选择比能力更重要”“生命这么短,我为什么要在乎丝毫不能为我创造价值的事情?”懂得了“真正使自己痛苦的,不是迷茫,而是失去了眼里的光。”

由始于7岁的履历观之,另维算得上张爱玲所说的“成名趁早”,或许正因为如此,她的青春期曾过于功利。“我一直在追求目标,出畅销书,拿下新概念,我醉心于结果,时刻为实现目的动脑筋,不再去感受写作本身的快乐,写作变得越来越不好玩,越来越沉重。我越来越不择手段。”
认识自己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则是,在书写自己种种见闻与遭遇的同时,她并未回避曾经有过的挣扎与自我解剖,这些记忆不管青涩还是苦涩,她都用清新而又清丽的文字一一道来。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中,有一篇风格主旨均迥异于其他作品的文章——《波特兰历险记》。此文既非励志,也不抒情,讲述一个通晓许多动物语言的美国男孩儿的故事,在这个男孩儿的引领和陪同下,“我”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并亲历了一场企鹅对人类发起的血腥的战斗。因为温室效益和人类的入侵,南极遭到严重污染,企鹅命运堪忧,因此,在所有动物中企鹅最仇恨人类。
战斗结束后,被以涉嫌拐卖儿童罪全美通缉的“我”才知道,这个天赋异禀的男孩儿此前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精神病院似乎是他被允许的唯一的归宿——在民主法制的美国,这个男孩儿被剥夺了一个正常人最基本的生活和自由。

通过这篇寓言,年轻的另维试图对人类生存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并且,从中还可以解读出对于国内相关情况的影射与批评,尽管还显得过于表面化,但如此写作方向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值得鼓励。
在我看来,另维身上有着一些三毛的影子。微博私信里一问,果然,她很小就熟读三毛作品。但她坚决认为自己和童年的偶像很不一样,“三毛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她是一不小心给世界留下了一些东西,而我,是一开始就清楚自己一定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东西。”
瞧瞧,多么嚣张。年轻就是如此,不仅可以嚣张,还允许犯错,最终,这些都会成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积淀,恰如珍珠孕育的过程。
在书的自序中,另维说“这是我能拿出的,给这个世界的最好的礼物”,显然,我觉得应该加个“目前”才对——美少女作家正渐渐长大,也必然渐渐变老,但我希望她的下一部作品依然充满青春活力,同时更加成熟,并逐渐摆脱“美女”“美少女”的噱头,成为一个不用加任何定语限制的作家。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作者:另维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42元
关键词:春城晚报·悦读周刊·美作另维·温星书评·主编温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