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春之城(春城晚报·深度地理)

(2013-09-11 10:18:44)
标签:

春城晚报

深度地理

主编温星

世界春之城

深度报道

分类: 【人文地理】

世界春之城(春城晚报·深度地理)世界春之城

2013年9月11日春城晚报·深度地理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昆明的美是云南的美,也是中国的美。因为昆明在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的心目中,它是“春城”。

    全世界城市数万,但被称为“春城”的并不多,而中国昆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首都萨那、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都有相同的东西:得天独厚的气候,它们总能让人们感到希望、温暖,充满生机,如沐春风。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一年四季,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烟雨迷离,春意盎然。

    当我们走进世界春之城,回顾我们所生活的美丽“春城”昆明时,上百年来,我们都能感到在这别样的城市一样的温暖和幸福。

    而昆明与其他世界上的“春城”一样,除了它的自然之美外,还有自然、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让它著称于世。

    世界春之城,中国春之城。让春永驻,让爱永存!

 

【内版正文】

她们是春天之城

都有温暖气候深厚人文

 

    春城,阳光温暖,风调雨顺。这几天,入秋的昆明下起了淅沥的小雨,不过昆明并不孤单,其他几座城市也正经历着同样的天气。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首都萨那这几天是阴天,偶尔会有小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则是徘徊于小雨和中雨之间,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这几天都是雷雨天气,最低温度达到了9℃,与昆明一样,暂时和阳光告别。

    4座城市同一时间“撞雨”,颇具巧合也颇有缘分。其实,除了“撞雨”外,这4座城市还有很多共同之处。因为,她们都是“春城”。

 

【暖城】

四季温暖如春,夏季避暑圣地

 

    “春城”之所以为春,因为它们有春的特点。走进这些被人们称为“春城”的城市,我们能见到的是温暖宜人的气候,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新四时春。”这是明代诗人杨升庵赞美昆明滇池自然风光的诗句,早已脍炙人口。《景泰云南图经》中说:“山川明秀,民物阜昌,东不祁寒,夏不剧暑。奇花异卉,四序不歇。”以此来形容昆明,似乎更能全面而确切地说明其风物之美。

    和所有世界上的其他“春城”一样,当我们沐浴在昆明温暖明丽的阳光下,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也门共和国中部,有一处海拔2350米的丰饶盆地,被古代诗人誉为“阿拉伯的明珠”。这里也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昆明一样,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处处草木青青,终年鲜花怒放。它就是萨那,萨那在阿拉伯世界素有盛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可见萨那风情之迷人。

    当我们走在阿邦山和纳卡木山之间的萨那盆地,你会觉得暖意十足,因为萨那和昆明一样日照充足,夏季也是避暑圣地,想象一下,在大多数地区挥汗如雨的季节里,萨那气温一般不超过30℃。还记得去年冬天,昆明气温达到了零下两三度时,大家觉得寒意十足,而在萨那冬季最低气温也就是0℃。萨那年降雨量约250毫米,和昆明一样,7月和8月是萨那的雨季,蒙蒙细雨中,看着这座千年古城,映红的城墙被雨水冲刷得更外艳丽。

    基多是厄瓜多尔首都,虽然是离赤道最近的首都,但因地势高峻,海拔足有2852米,硬是将这座城市变得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如春,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基多还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在基多,你很难分辨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似乎停止了,常年一件单衣也就可以了,因为基多年平均气温13℃~14℃,为世界上年温差最小(仅0.6℃)的地点之一。不过,基多同昆明一样,有着雨季和旱季之分,一般上半年为雨季,下半年为旱季。基多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有时突然会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花城】

繁花似锦“春城”一景,昆明鲜花称斤卖

 

    芬芳处处,无处不飞花,说的是“春城”特有的景色。有人说,花若离枝,便是永别,来看即使在开,也不是同样的一朵。

    每年3月,昆明圆通山是最热闹的地方,人们成群结队去看樱花,去看这种不顾一切就开几月的花。当然,除了樱花,还有海棠和碧桃在绽放,而一眼望去,总是风起云涌,一团团粉色在眼前摇曳。

    昆明这座城,是让人一路嗅着花香而来的。寻着每条街道,嗅着嗅着,就到了尚义街。尚义街,街面不宽,路两旁是葱郁的树,当然还有若隐若现的花香钻进鼻孔,那是曾位于尚义街中段的尚义花市里的花卉在诱惑你的嗅觉。花市纷扰,处处都是花香。这曾经是昆明最著名的一条花市,早年因为诗人于坚的《尚义街6号》而著名,而慕名寻访“尚义街6号”的外地人或本地人来到这条本不出名的街子时,竟然发现它除了涌动着诗情外,还涌动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因为在这条老街中部,已形成了一个卖鲜花的市场。市场并不大,有点像菜市,由一个个铁架搭起,玫瑰、百合都放在铁架上按把数兜售,生意很好,进进出出的人,看着都是美不胜收的样子,街口花市也经常人头攒动,各走各的道,各卖各的花。

    尚义街是一条小街,因为城市改造,它已经消失了。而其他地方又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花市。在昆明,这样的花市是不缺的,一些小区居民甚至回家都会像买菜一样买上一把玫瑰,一路鲜花开道,回到家中便一路芬芳,一路好心情。

    昆明是花的城市。在一个叫斗南的鲜切花批发交易市场,我们能把各种美丽和芬芳买到家。“鲜花称斤卖”,这恐怕在中国的所有城市也只有昆明独占鳌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历来便缺少不了花的陪伴,繁花似锦是“春城”必不可少的一景。

    不过,不要以为昆明是唯一的花都,其他“春城”可同样是花的世界。

 

    高原玫瑰热销欧洲,郁金香之国荷兰

 

    通过鲜花,我们寻找到连接几个“春城”的芬芳脉络。“鲜花之都”亚的斯亚贝巴,“鲜花之国”荷兰……伴随着鲜花的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如果从名字来说,亚的斯亚贝巴就是当之无愧的“鲜花之都”,按当地提格雷语,亚的斯亚贝巴意思是“新鲜的花朵”,也有人称这个城市为“非洲之花”。

    在当地有这样一段传说:埃塞俄比亚的国王孟尼利克二世是个喜欢不断迁居的人,一天,他来到菲洛沃哈热泉,观赏这里的风光,当他看到这里地势开阔、风景优美、气候温和,便决定迁都至此。新都建好后不久,当看到绿树丛中开满了色彩缤纷的各种野花,便取了此名。

    可以说,亚的斯亚贝巴人是生在花城,长在花丛,也因此长久以来,对漫山遍野的鲜花视而不见,直到近年,看着自然条件相似的邻国肯尼亚依靠花卉出口获得了丰厚收益,当地人才意识到鲜花的价值。而亚的斯亚贝巴近郊具有极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其海拔在1600米~2400米之间,虽然终年日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全年气温始终保持在16℃左右,且昼夜温差大。当地生长的高原玫瑰花蕾比其他地区的玫瑰都大,花期长达55~60天,而一般的玫瑰花期只有40~45天。即使买回家插到花瓶里,高原玫瑰的花期也长达两周左右。因此,这种花在欧洲市场上供不应求。

    如果你问一个荷兰花商荷兰的首都是哪?或许他会幽默地告诉你是阿斯米尔,而非阿姆斯特丹。

    荷兰人爱花,到处有鲜花,到处种鲜花,处处卖鲜花。人们称荷兰为“鲜花之国”毫无夸张之意。花的品种很多,尤以郁金香、风信子、茨菇花最为出名。特别是郁金香已成为荷兰的象征,因此,荷兰又有“郁金香之国”的美称。

    而阿姆斯特丹的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就是所有爱花者的天堂了,这里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比我国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还要大。其交易的鲜花品种高达1.3万种,平均每天大约卖出600多万份剪花和盆花,其中80%销往国外。每年的鲜花交易量占到荷兰总交易量的近50%。而荷兰花卉出口量占世界的80%以上。每年4~6月份,天天都有装载郁金香等鲜花的冷藏车和飞机,直抵纽约、巴黎、伦敦等大城市,远销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

    参观该鲜花拍卖市场,你会瞠目结舌于荷兰人处理娇嫩、易谢鲜花的办事方法与效率,因为一年有35亿朵鲜花、3.7亿个盆栽经由这里被拍卖到全世界。爱士曼鲜花拍卖市场是个让人最快见识到荷兰务实、有效率一面的地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年从各国专程来赏花的游客就有上百万人,尤其是春天至初夏,在郁金香展览园地——哥根浩夫公园,从欧洲各国专程前来赏花的人数达80万。

 

【自然之城】

自然风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昆明是这样一座城,她拥有许多大自然的恩赐。当你走进她,她给了你高原明珠滇池的浩瀚烟波,西山睡美人的绰约风姿,玲珑叠翠,石笋嶙峋的九乡溶洞,还有许多让人为之向往的自然之手造就的美丽景物。

    在看到昆明石林的真面目前,你应该从未想过石头也能那么浪漫,因为它所衍生的风情万种的爱情故事,因为它变化多端的各种造型。

    但这确确实实是这座两亿年前由石灰岩长期被水冲刷溶蚀而形成的。自然之手亲手铸成的石的宫殿会让你深深震撼。没错,这些奇观只能说是神的手笔!

    世界遗产作为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衡量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标尺。自古以来,人类就追求居住在自然环境、气候最适宜的地方。而“春城”便是这样的城市,人们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不朽的文明。

    其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林,它是昆明的石林,中国的石林,更是世界的石林。在昆明这座天然园林里,它拔地擎天,万状离奇,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自然造化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站在这造化面前,我们能看到亿万年前地壳的演变,能感受到那亘古以来自然的隐喻。自然不仅造就了这美丽灵动的春之城,还给了它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从这世界遗产延伸开去,我们发现,昆明这座城,从石寨山出土的文物,看到古滇的社会遗迹。还可以从善阐拓东的旧址,联想到南诏王朝的文治武功,从金殿鸣钟的音响,联想到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悲欢离合。

    盛衰兴亡,史迹昭昭,这历史画卷,自然会引发人们的无限幽思。孙髯翁“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的感慨,也赢得人们的心灵共鸣。

    历史作古,历史所承载的风物却犹存。这是昆明之幸。而世界春之城也一样,也值得我们盘点。

 

【人文之城】

建筑艺术博物馆,“春城”文化之精髓

 

    纵观其他几座“春城”,她们的文化古迹,人文历史都得到极好的传承和保护。这也成为自然文化精髓的一部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物观应是:开发建设是发展城市,保护历史建筑同样也是发展城市。

    尼采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布拉格成为人们最想去的城市之一。也许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名堂,在面积只有900公顷的城市核心区,国家级历史保护文物就达2000处。人们将它称为“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在这里漫步,你可以穿越千年,看尽自11世纪到21世纪的所有建筑形式,感受岁月洗礼,体味历史沧桑变迁。

    这让人们感到震撼:布拉格并非一个一直太平的城市,但是在近千年来,无论战争抑或灾难,它从来没有中断过对历史古迹的修建和维护,甚至细致到了门牌号的保护。其实,保护看得见的古迹,亦是在保护看不见的民族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城市灵魂得以留存。

    “也门之门”的萨那古城,有着千年历史。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它的:萨那位于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当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余年。在公元7世纪和公元8世纪期间,此城变成了伊斯兰教的重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公元11世纪前。

    萨那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穿越也门山脉的交通要道,红海与印度洋在此处汇聚在一起,同时又与非洲遥相呼应,所以这一区域历来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脏地区。历史上的萨那古城是宗教和贸易中心,萨那的居民2500多年来一直居住在这里。

    萨那的古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公元3世纪后,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宫,即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就是围绕着古丹宫建筑发展而来的。萨那古城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另外还有许多花园与城市融为一体,城墙环绕着一块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阿姆斯特丹与水有着不解之缘,5条主要运河呈同心圆一样,以中心火车站为圆心,向外扩张,运河与陆地井然有序地相互交织着。而这5条主要运河以距中心火车站最近一条开始,分别是:辛厄尔运河、绅士运河、皇帝运河、王子运河、辛厄尔运河。

    据荷兰官方说法,完成于公元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作为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艺术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荷兰“黄金时代”时期阿姆斯特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蓬勃发展的具体体现。

    2010年,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带连同这些东倒西歪的房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并被高度赞誉:运河与房屋体现了阿姆斯特丹城市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相关链接】

    你所不知的“春城”逸闻

 

    萨那“也门之门”

    萨那古城周围过去砌有高大的城墙,开有8座城门。20世纪60年代城市扩建时,大部分城墙被拆除,仅留下一座城门作纪念,这就是著名的“也门之门”。在也门人的心目中,“也门之门”不仅是一座城门,更是一座“知识之门”、“智慧之门”及“理智之门”。“也门之门”的古老城门,有一个不甚宽敞的广场,各种摊贩云集,喧嚣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站在“也门之门”前面和身穿民族服饰、腰佩也门腰刀的也门朋友合个影是不错的体验。

 

    没有门牌的亚的斯亚贝巴

    大街小巷大多没有名字,而所有的街巷均没有门牌号码。因此,你要向人说明自己的住址,就只能以标志性建筑或众所周知的地点作为参照物,描述起来非常困难,寻找起来就更加困难。既然没有门牌号码,国家就只有邮局而没有邮递员。要想看报,就只有找走街串巷的报童去购买。要想通信,就只有到邮局租用个信箱,自己去开箱取信。这当然只能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阿姆斯特丹门越大交税越多

    这座城显得古老而极有味道,所有3层和4层的小楼房被蓝色、绿色和红色精心地装饰着,可爱得就象假的一般。这些玩具一般的楼房的门,是那么地狭小,仅能容得一个人走进。古时此地有一条奇怪的法律,门越大交纳的税就越多,无奈的人们只好将门尽量做小,却把窗户做得很大,家具什么的都从窗口吊运进出。所有小楼房的顶部,都有数个伸出来的铁钩子,以固定吊运物品所用的绳索。

 

本策划共5个整版,更多报道详见

http://ccwb.yunnan.cn/html/2013-09/11/content_752417.htm?div=-1

《她们都洗尽铅华 尽情享受“慢乐”体悟生活》

 

记者 邓建华 连惠玲 首席编辑 鲁朵雅 责编 高小进

【春城晚报·深度地理/主编 黄娅黎 温星 邓建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