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磊:从新报读懂过去现在和未来(十年新报老总访谈)

(2010-04-14 10:26:12)
标签:

生活新报

十年报庆

老总访谈

陈磊

温星博客

杂谈

分类: 【访谈对话】

选自《生活新报十年志:我们》之老总访谈系列

陈磊:从新报读懂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即便有沮丧那也是短暂的,大家都明白,即将走到隧道尽头的时候,光明就在眼前。”

 

十年 新闻改变生活

 

  十年,《生活新报》从怀疑和质疑中走来,这张报纸没有强大的背景,也没有显赫的资本。它从都市报崛起的年代诞生,经历互联网的无情冲刷、经历同城媒体的惨烈竞争、经历自身一而再再而三的莫名折腾,依然屹立在西南一隅,位列云南报业前列。这并非奇迹,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更是一个积极的符号,它证明自身的意志力和生命力,它对于云南传媒的成长贡献良多、意义重大。

 

  无数个预言家试图效仿诺查丹玛斯预言世界毁灭一样,预言《生活新报》的毁灭,仿佛这张报纸的完蛋能净化云南的空气,并让自己得到无限的满足。有的人出于利益,有的人出于憎恨,还有的人出于幸灾乐祸,很遗憾他们并没有如愿以偿,相反这张由残联主办的报纸却茁壮成长,显得愈发强大,如果这种强大会令一些人感到不安的话,我必须告诉他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我们将根牢牢扎在云南这块土地上,这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和结果。生活新报社所有员工深爱这片并不十分富饶的红土地,从这里吸取营养,也为之奉献自己的青春;现在,读《生活新报》已经成为数十万云南人的一种习惯,他们从中了解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如何提升的,为什么奥巴马要将中美称为“我们”?他们从中读到建国六十年昆明的沧桑巨变,这座城市究竟是怎样走过甲子年华的?他们更从中学会管理自己的钱包,怎样花费最少的钱买到最心仪的房子。

 

《生活新报》已经和云南,和昆明,和这里的每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并不只是缘分,而是一种相互的认可和依赖。
  你或许觉得是“深圳平安六君子昆明事件”让新报一战成名的;
  你或许发现是“美国纽约9?11 事件”使新报家喻户晓的;
  你或许认为是“领袖云南? 滇商评选”让新报征服商界精英的;

 

  这的确都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报史,它们已经被收进新报的史册。但我需要注明的是:我们所做的并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对极致新闻的追求,对商业市场的推动和对昆滇地域的影响。

  追求和被追求、推动和被推动、影响和被影响,为此,我们努力了整整十年。

  十年间,我们险些面临崩盘,也多次遭遇重大挫折。历任总编辑均投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生活新报》终于能够走到今天,无论是哪个新报人回首往事,都应当心存感激——这是一个几代人共同成就的事业,这是一个值得当代新报人为之奉献的伟大事业。

 

一年 新闻回归本质

 

  和我的前辈所度过的艰难岁月相比,2009 年要幸福一些,至少它是多姿多彩并充满乐趣的,压力有,困难有,经历的考验也有,但没以往那么多。希望让所有人感到躁动,这种躁动不同以往的不安,而是一种准备迎接美好未来的心情。


    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一年是艰难的,多个不幸接踵而至,不过这十年间始终在各种磨难的包围之中,这愈发让我坚定,并坚信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2009 年前,新报走过九年,这是一张已经被市场和读者接受的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总额也高居全省的前列。发展和变革的途径在哪里?这是新报人2009 年初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几乎是在病榻上完成了当年的改版方案和编辑大纲,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忍受着刚刚做完手术双脚的疼痛,构建自己的创意,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是毅力帮助我走完那段路程,而是一种使命感的催促和那份压在肩上的责任,让我有了无穷的动力。所以在2009 年3 月1 日“复出”的编前会上,我讲了这样一些话,那些话都发自肺腑——

 

  “我相信我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现在看来并非完全是这样,因为去年底又经历一次家庭的分崩离析),我又回来了。在那段岁月里,我几乎万念俱灰,但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最终重新找回了自己。今天我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任何磨难都会过去,我们都将成为历史,所以鼓起勇气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境界。”

  不过春节后的人员流失出乎我的意料,我理解他们的选择,但是望着那些曾经信誓旦旦要跟着我闯出一片天地的优秀员工,一个接一个消失在我办公室的门口,心里却是压抑着的怒火,而2009 年的新报航船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启程。

 

  改版能够提升士气——这是行内默认的规则,却不被外界所理解。他们认为一张报纸频频改版是在穷折腾,就那么一叠纸,反复折腾有意义吗?我要说有意义,一张报纸的改版并不是一次又一次颠覆自己的理念、废除从前的规则,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举动。这种在读者看来无非是换换版式、改改字体、变变颜色的举动其实工作量巨大。因为在新媒体的压迫之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即时修正自己的战略和打法,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长期没有改变的报纸更会让员工产生疲倦感,改版的目的除了不断提升新闻品质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团队的士气,而且是全员士气,这比直接发给他们奖金要有用得多。

  2009 年3 月25 日,《生活新报》的改版和随之展开的新闻重塑工程就做到了这些。

 

  这是一次对团队理念上的颠覆和重树,因为我们倡导——新闻回归本质。我们决定放弃那些自我捆绑的约束,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事件,用清爽的版面包装新闻,以新闻媒体的良知和责任贯穿采编。这一做法被时任社长李烽戏称为“裸奔”,而就是这种裸奔被报社内部广为接受,在新报创刊的第九个年头,大家不约而同厌烦了那种浓墨重彩、华而不实的新闻报道手法,而这股清新之风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随之诞生的产品也迅速被市场接受。

 

  我们已经无需列举2009 年《生活新报》的新闻条目,2009 年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提升,而是一次理念的变更,它让新报更加关注时事新闻,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具有娱乐性和思想性,它将改变新闻制作越来越浮夸和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局面,这种转变不仅仅影响2009 年,还将影响未来几年的云南传媒。

  2009 年,《生活新报》在经营、发行和采编上均取得重大突破,经营利润更是破了历史纪录,这给了新报员工极大的鼓舞,也给始终看好它成长的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我们最爱读新报、我们对新报很有信心。”这是新报在2009 年听到读者和客户最多的反馈,这也是对这张报纸最大的肯定!

 

来年 新闻影响明天

 

  如果说对过去十年心存感激,那么对未来十年是充满希望的。
  如果说过去十年大家只是在纸质媒体上进行竞争、彼此难分伯仲的话,未来十年给人的遐想余地更大,我们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新锐的途径,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新的传媒渠道告诉我们,信息传播必将进入一个多元化的进程。

  尽管报纸遇到了新媒体的干扰,但它的前景依然值得看好,它依然是整合本地新闻的最佳平台,它依然具有网络媒体所不具有的公信力。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即便有沮丧那也是短暂的,大家都明白,即将走到隧道尽头的时候,光明就在眼前。”《生活新报》迎来了自己的十岁生日,我和我的伙伴们,以传达最优价值信息为信条,尽一个传媒人应尽的义务。
  或许明天的新报,你可以从iPhone 上读到,你可以从iPad 上读到,你可以在更多的地方读到“新报出品”的新闻。未来的新报将会是全方位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者,也将继续引领昆滇传媒事业的发展。

  从生活新报读懂过去、现在和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