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 温星,男,四川自贡人。三十有一,而立未立。2000年5月,由《四川日报》入滇,在《生活新报》工作至今。现任首席记者、时事评论员。 |
要不是昨天报社安排做“11·08”的专题策划,还真没想起今天又是记者节了。连业内人士自己都如此“健忘”,我们还能指望别人记得这个日子吗?
记者节怎么过简直没想过,还不是一样工作。今天我都干了些啥?
7:00,起床;7:45,赶到绿洲大酒店,8:00整,在二楼餐厅如约见到了国防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宏少将,共进早餐,间或闲聊,穿插采访;9:10分,年过花甲的这位老将军显得有些累了,提醒我11点多就得去机场,于是,我告辞离开。
为尽量抓紧时间采访,我只喝了一杯热牛奶,几乎没吃东西。半小时后来到报社,整理了一下采访资料。同事们在议论,说今天是咱们的节日啊,得怎么消遣一下,放松一下。我听着听着就有点想打瞌睡了。
随手翻翻今天我们自己的报纸,由于参与做今天的记者节策划报道,我的照片被发在了报名旁的报眼位置,相当于导读吧。一个小弟说没准能起到征婚的作用,我哈哈一乐。老实说,虽然已经是老记者和“老油条”了,还是有那么一点自豪感。
比较认真地浏览了一下《云南信息报》的副刊,哈哈哈哈,又笑了几声。总算打起了精神。
办公室里死气沉沉。“不是记者节吗?喝酒去!”我大吼一声,居然一呼几应。看来,只要勇敢地担负起买单的风险,我的号召力还是蛮不错。
就在报社附近喝了一台。推杯换盏。但谁都不轻易提起这个酒局的由头,只是闲扯淡。
我知道是怕会伤感。我知道这些优秀的哥们兄弟们都干地很不容易。曾经,我们都是有着那么一些所谓新闻理想和新闻追求的人,但现在呢?
回到报社,突然有人问:“星哥,前年和去年的记者节,你不是都写过评论吗?今天怎么不写了?”
我答:“想写啊,但我实在无话可说。”
浏览各大新闻网站,磨到下午4点多,《云南信息报》的朋友来电话说:“我们也要做记者节报道了,选中了采访你。你有啥要说的?”
我想了想,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第一、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媒体为自己鼓吹一下或宣传一下,善莫大焉;第二、我好累啊;第三、其余就没话可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