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一年前仿真枪报道的问题

(2007-01-10 09:37:49)
分类: 【随笔专栏】
  代人受过:
  关于一年前仿真枪报道的问题

  2005年12月,《生活新报》曾就警方捣毁一特大违法仿真枪窝点的新闻进行报道。
  这条存在一定硬伤的新闻的影响,超出了所有人想象。本报网站因此被全国各地的读者挤暴,几近瘫痪,一年后,还有人到我博客上来对此加以指责。因为许多人误以为报道作者是我。

  本人系新报一名普通员工,虽未经社长授权,但也斗胆在此代表自己及报社,对此作出以下“致歉声明”:

  由于该报道记者某某人对于仿真枪的常识有所欠缺,导致报道中存在一些夸大仿真枪威力的硬伤。这是必须面对和应该批评并大力反省的。特就此向全国读者致歉。

  在进行以上“致歉”的同时,本人必须强调几点:

  第一、报道的问题仅仅出在那名记者个人身上,不应把问题全都归结到报社,因为他在新闻的第一现场,对于采访回来的许多东西的真实性,旁人很难把关;
  第二、这篇新闻的作者系与我同部门的一个同事,现已调到另外的部门,属正常调离,与此事无关;
  第三、本人曾为该新闻配发过一篇点评,由于网络版上署名不清,才导致许多读者误以为作者就是本人,本人为此一直在背这个黑锅;
  第四、该报道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必掩饰,做这个报道的记者及报社的相关人员早已有所反省;
  第五、对于报道中的任何问题,我们都欢迎读者朋友以各种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乃至批评。但是请注意,这些意见、建议和批评应该是有理有据的,应该是交流、争鸣,而不应该是不陈述理由的无端漫骂。

  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关于该报道的众多指责中,几乎看不到任何一条稍微具有一些理性的批评,几乎全是漫骂。
  本人想问:如此“批评”与泼妇骂街何异?

  该报道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纠缠无益。就此打住吧。
  感谢全国读者对《生活新报》的关注,我们欢迎善意的关注,同时,也不可能拒绝恶意的关注。
  就此问题,本人今后不会再做任何答复。关于一年前仿真枪报道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