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温星入滇记
温星入滇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246
  • 关注人气:16,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雪松之死呼唤抗癌基金

(2006-10-12 13:08:23)
分类: 【嬉笑怒骂】
李雪松之死呼唤抗癌基金李雪松之死呼唤抗癌基金
星语录:李雪松固然是非常不幸的,但如果他的死能成为推动抗癌基金建立的一个诱因甚至一种动力,那么,或许他也就算得上是“死得其所”了。
李雪松之死呼唤抗癌基金
 
    李雪松走了。10月6日中秋佳节,这个患上白血病四个多月的曲靖小伙永远地停止了呼吸(详见生活新报系列报道)。是夜,我在报社熬夜处理为他呼吁关爱的稿件。由于已经失去联系几天,我无法想象的是,这两个版的报道已然注定形同虚设。妹妹李雪花放弃自己在广州的工作和学业,为哥哥八方奔走的坚韧努力,也注定了终究是一场空。

  诚然,李雪松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或许他的存在根本就不放在许多人眼里。然而,谁能忍心漠视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而无动于衷呢?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在曲靖市长出面安排募捐之前的几个月里,李雪花的奔走呼告遭遇了太多冷眼、怀疑、讪笑,换来的只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少量捐助,她反反复复地哭诉,反反复复地哀求,许多部门却象传球一般,将她踢出了大门。这些部门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不具有捐助重病患者的职责,更没有专门的资金。

  由此,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已经凸显了出来,那就是社会保障救助体制的缺失。近年,我国民工阶层的数量在急剧增长,这个阶层为现代化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始终无法享受到任何发展和进步的果实。李雪松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代表,在患上白血病这样严重的疾病后,即没有什么积蓄,更没有参加过医疗保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康复的唯一机会当然也就只能寄望于爱心捐助了。

  但我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由市长出面才得以成功募捐到8万的这个“喜讯”尤其值得反思。试想,如果市长不出面也不带头亲自捐款,那以前同情很多、捐助却基本为零的局面是否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呢?另外一个需要追问的问题则是,为什么非要等到有“大官”出来关照,那些财大气粗的单位才愿意掏腰包呢?结合骨髓配型已经找到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假设,如果这笔8万元的捐助能尽及时到位,如果社会各界的爱心能尽早觉醒,那么,李雪松得到拯救的可能性肯定存在。

  目前,在我国红十字会的建制下设有一个“癌症康复专业委员会”(通常也称抗癌协会),但是,至今却没有任何专门针对癌症及重大疾病的救助基金,这就使得抗癌协会救助各种癌症及重大疾病患者的工作很难实际开展。云南省抗癌协会的一位副会长告诉我,建立抗癌基金的呼声已经有好多年了,在目前的国情下,只有以抗癌基金的形式,来对经济困难的癌症及重大疾病患者进行救助,才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子。至于其运作模式,可以充分借鉴已经相当健全的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操作方式,由政府牵头来募集资金。

  归根结底,体制层面的所有问题责任在政府。当我们在反思李雪松之死这一个案的时候,首先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它所具备的典型和普遍意义,因为与李雪松一样被深深打上“民工烙印”并处于没有任何保障的生存状态中的劳动者堪称数以亿计,可能象他那样患上重大疾病的恐怕也数以万计乃至更多。如果他们患病后都指望着民间个体捐款这种纯道德上的帮助,那他们的生命就注定前途难卜甚至悬于一线了。

  李雪松固然是非常不幸的,但如果他的死能成为推动抗癌基金建立的一个诱因甚至一种动力,那么,或许他也就算得上是“死得其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