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专栏】 |
这是8年前的一条“旧闻”,当时,它作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武林”——
1995年9月21日夜,北京香山卧佛寺。
昔日环境幽美的皇家园林,此刻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恰逢停电,四野一片漆黑,晚到的各路英豪仗着一颗颗侠胆,终于摸到了林中深处的卧佛寺饭店。诺大的院落中歇息着海内外四十多位武侠高手,稍无声息,只有接待处两点昏暗的烛光让人感到一丝暖意。
第二日风和日丽,大陆召开的首届"武林大会"--´95北京武侠文学研讨会伴随着卧佛寺悠扬的钟鸣之声隆重开幕了。9月24日,"武林大会"移师人民大会堂贵州厅,进行了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大奖颁奖仪式。
金剑奖两名: 金庸、梁羽生
银剑奖三名:
《短刀行》 于东楼(台湾)、《温柔一刀》 温瑞安(台湾)、《鸳鸯血》 周 郎(北京)
铜剑奖三名:
《一剑平江湖》 沧浪客(云南)、 《销魂一指令》 独孤残红(湖南)、 《金贴侠盗》 巍 奇(黑龙江)
在这份罗列了当年“武林八大顶尖高手”的名单里,唯一一位来自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就是沧浪客。沧浪客何许人也,竟能当此殊荣?
B: 沧浪客其人
沧浪客,本名姚霏,昆明人。
15岁考入上海华东师大,历任校刊记者及文学社主编等职。16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岁大学毕业到云南师大教授《大学语文》和《大学写作》等课程,同年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
1987年以《城疫》系列及《红宙二题》等小说被誉为中国“先锋小说”代表作家,其中《被同情的人》被多种文集所收录,其间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种。
1990年辞去大学教职,以“沧浪客”为笔名创作长篇武侠小说15套46本约600万字。 1995年因《一剑平江湖》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于东楼等8人同获“首届中华武侠文学创作大奖”。
1996年起在深圳海南从事影视创作,主要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百年虚云》和大型专题片《走入佛门》等数百部(集)。
C: 速写:“醉侠”实为“醉猫”也
本报自近日开始评选“云南第十九大奇人”以来,不断有读者打进热线,力推一个记我非常熟悉的名字——沧浪客。
此君本名姚霏,自幼在亲友中被目为“神童”,19岁即执教大学中文系,观其外表形容枯瘦,貌似一干巴老头,实则乃一代“大侠”——8年前,他就与金庸、梁羽生等“高人”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领取了首届中华武侠文学创作大奖。但由于目前在本报执掌副刊“城市语文”,他出于“避嫌”的考虑而一度不肯参与到这个“云南第十九大奇人”的评选中来。面对报社不断接到的自己“武侠迷”打来的推荐电话,和我的“威逼利诱”,他终于表示“屈服”。
“但是,我不就是一个写字匠吗?你说说看究竟有什么奇的地方呢?”姚大侠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姚大侠酷爱酒精,人送外号“醉侠”。“醉侠”者,非酒量极佳,如“北大醉侠”孔庆东所说,意为沾酒即醉也。
话说当时姚大侠刚从外地回云南并来到本报工作,由于房子还没找好,故在我家沙发上借住了几天。每晚回来时,他必要买两瓶啤酒,睡觉前一一打开,再把酒瓶和瓶盖在沙发前一一排开——这场景总让我想起孔乙己在柜台上数铜钱的样子——然后躺到沙发上,开始用亲爱的酒精对付自己浑身的瞌睡虫,左一口、右一口。但往往是下不了半瓶,眼就迷离了,人就迷糊了,紧接着呼噜声也开始爆发了。次日早上,他必是人醒酒未醒,一偏一倒的去报社打卡,路上,我们通常会在一家小店吃根油条或喝碗稀饭什么的,而他这时也非要叫上瓶啤酒不可。我欲阻止,他便罢筷拒食,一脸无辜的样子,我只有妥协。
“但是,我不就是一个写字匠吗?你说说看究竟有什么奇的地方呢?”姚大侠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姚大侠酷爱酒精,人送外号“醉侠”。“醉侠”者,非酒量极佳,如“北大醉侠”孔庆东所说,意为沾酒即醉也。
话说当时姚大侠刚从外地回云南并来到本报工作,由于房子还没找好,故在我家沙发上借住了几天。每晚回来时,他必要买两瓶啤酒,睡觉前一一打开,再把酒瓶和瓶盖在沙发前一一排开——这场景总让我想起孔乙己在柜台上数铜钱的样子——然后躺到沙发上,开始用亲爱的酒精对付自己浑身的瞌睡虫,左一口、右一口。但往往是下不了半瓶,眼就迷离了,人就迷糊了,紧接着呼噜声也开始爆发了。次日早上,他必是人醒酒未醒,一偏一倒的去报社打卡,路上,我们通常会在一家小店吃根油条或喝碗稀饭什么的,而他这时也非要叫上瓶啤酒不可。我欲阻止,他便罢筷拒食,一脸无辜的样子,我只有妥协。
这是在我家的时候。后来,他找好了住处,经常爱在外面喝酒,情况就没这么乐观了——因为喝酒,他已经丢掉了7部手机。了解姚大侠的人对这样的“情节”应该都不会陌生:但凡有那么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姚大侠多半会慷慨发话,“走,喝酒去,我请客!”他有点怪的是,白酒至少能对付一瓶,但如果喝的是啤酒,也就这个量而已 。颇为不幸的是,朋友们多数时候会提出别来白的啦,罩不住。这就属于后一种情况,罩不住的人就变成他自己了。于是,姚大侠很快就会迷离复迷糊起来,到算帐之时必然有所清醒,因为这时他往往发现自己身上又忘了带银子,却坚持不让别人买单,而要朋友借钱出钱来由他来买。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是要坚称自己“没醉”的,而且,也绝对不让人送他回家,看着他步履蹒跚的样子,所有人都会立即忧国忧民起来。
记得第一次在一起这样喝完酒让他独自回家去后,我出于担心不停打他的手机,却一直关着。第二天中午,他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一追问,说是“手机掉了”。哦,这样啊,没出其他事就好。我不由松了口气。直到几天后我才知道“真相”,原来那晚他回家途中被一个打工小青年给抢了,那小子在他身上除搜到这部手机,一无所获,据说还忿忿不平。
一代大侠沧浪客阴沟里翻船,被一个小混混给抢了!
很快,这一“特大新闻”就成了在报社以及文人圈子里不胫而走的“美谈”,并且,类似的事情不断重复上演,他的手机不是被抢,就是“主动丢掉”, 迄今为止,共损失了7部手机,简直骇人听闻。于是,有朋友劝他去申请吉尼斯,为大家再争取一份世界性的荣誉,同时,还送了他一个“醉猫”的“雅号”,以示鼓励和支持。
但醉猫即便是醉了,也不失其“大侠风范”。
一天中午,他又多喝了点,赫然扛着一个庞然大物闯进办公室,刚有同事谨慎发问“这是什么啊”,他就立即精神勃发地拔将而出,原来竟然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不料该同事天生胆小,吓得后退几步,险些一屁股摔在地上。他呢,则得意地说这就是当年和金庸老爷子一起获的奖,只不过金庸那把是金的,自己这把是铜的,但照样价值连城。然后就旁若无人的在那里舞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唰唰唰地伴奏。但见唾沫与尖叫四起,剑影与人影齐飞,同事们无不惊恐万状,纷纷退避三舍以求自保。可“走火入魔”的姚大侠却控制不住自己,只听一片尖锐的碎裂之声传来,他头上那根日光灯管,已在利剑的威力之下灰飞烟灭。面对此等突变和已经钻进脖子的碎玻璃渣,姚大侠居然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风度翩翩地归剑入鞘。不知究竟是艺高人胆大呢,还是本来就是在耍醉剑。
作为武侠小说这种“虚幻文体”作家,姚大侠的性格和待人接物的方式注定异于常人——如果说他“奇”的话,我想应该在这些方面,而不是指他那些被广泛传阅的作品,虽然这46部作品曾经以独步“武林”的姿态,给他赢得了很大的荣誉。
2004-8
后一篇:沧浪客请我斧正其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