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内需先强化法治
(2009-02-20 13:11: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金醉们 |
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之下,无论国际上还是中国国内,都对中国的提升内需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但几乎一致认定,中国的内需很难促进。一方面是由于国人的社会保障系统并不覆盖绝大多数,社会福利也是少而收费昂贵,令国人不敢在无保障的情况下大手大脚花钱。另一方面则是同样是made in China的同类商品,国外的价格竟然远远低于国民平均收入并不如的国内价格。
如果说前者的改变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那么后者的改变,我们如果寻找出其中的原因,或许比前者容易一些,快捷一些。
国内很多外销型的厂家和公司不愿做内贸,原因是什么?就是应收款的问题。国内贸易的信用体系差,契约观念单薄,应收款一去不返或者七折八扣地返是业内的家常便饭。诉诸法律呢,往往是立案容易,公正判决稍微容易,执行大难。在执行中,会遇到诸如地方保护主义,遇到行贿才给执行,遇到懒执行,遇到债主轻易逃匿换个地方再起,等等,总之法律没有权威,没有公信,搞得大家索性不走法律途径,改用原始的江湖手法解决问题。由于价格中需要涵盖这些不安定因素,这些不安定因素构成巨大的风险成本。因此,导致内贸流通环节的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导致最终货架上商品价格的标高。
而同时资本是最懂得择善而居的。同样利润之下,哪儿艰难,当然不去哪儿。相似利润之下,宁可少点儿账面利润,也不愿冒应收款拿不回来的险。所以千军万马过外贸这条桥,是被迫的。放弃国际巨头觊觎的国内大市场,是事出有因的。
综上,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只要改善法治环境,内贸的交易费用立刻就可以降下其中最大一块:风险成本。
所以,政治和经济绝对是紧密关联的。片面地只追求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提@#¥%。显然是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