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唐家山堰塞湖拟于明天开始泄洪:根据文中描述,是让水自然漫涨到泄流槽的位置,然后由泄流槽导流下来。绝大部分人员已经撤出,只留二十人留守。从电视看到现场,导流槽是临时挖掘出来的泥沟。我估计在自然满溢的过程中,会出现水浸润使得导流槽高程再降,和水冲刷带走导流槽中疏松泥沙,再降高程的作用。因此当水漫涨开始,可能就会慢慢地开始泄洪,而且这个泄洪看来是持续性的,设计得很好。未来需要看高程降低的趋势如何,希望能只是缓慢冲刷,缓慢降低,以免造成平地灾难。泄流过程中,堰塞湖周围的山体因为遭水浸润多日,水位下降后又有可能出现滑坡,幸好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撤出。无论如何,这个决策是很靠谱的决定。
发改委:我国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正式启动:文中,我看到这么一段,“为更好地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上昨天开设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建言献策》专栏,从即日起至8月20日止,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这回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就我个人观察,政府在职能方面做了一次艰难的转身。说它艰难,是因为第一次有了比较强烈的公民意识的培育,但因为痼疾深重,这次转身过程中左支右拙,种种前后、彼此矛盾的言论层出不穷。包括媒体,也是不能很好适应忽然大开又暗中收紧的前后剧烈落差。比如帐篷事件的应对,学校倒塌事件的应对,私分赈灾物资的应对,红十字会财务监管问题,等。往好的方面看,得看到两点,首先网络对于媒体的弥补作用越来越大,掩盖已经很难;其次,政府已经都开始答复舆论,不管这个答复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不管是不是被迫答复。我们起码得看到这个向着民意的转身。比如上面引用的一段,我今早在央视新闻听到,觉得就是一个进步。
第三点也是今早新闻听见,但暂时还没找到具体文字。是就灾后重建资金援助的决定,对农村自有宅基地的重建补贴标准,有非常明确的,而且是公布出来的数字规定,要么是按照面积算,但不超过100平米,要么是按照每户30000元。我为什么说它靠谱,是因为众所周知的三峡移民补助中出了很多蛀虫很多黑洞,经过地方层层扒皮,最终到了移民手中的移民补贴少得可怜,因此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常有人说,中央政府的决策是好的,但地方歪嘴和尚是多的。可应该看到,决策的用心再好,也得考虑到执行中如何减少漏洞,难以有效执行的政策其实不是好政策,是懒政。比如这回明确宅基地重建补助,就跟明确灾民每天可以领到10元生活费一样,很清楚,很公开,那么就很容易操作,中间环节很难做小手,要做也做不大,因为公开,所以人人都是监管者。这也是靠谱的转身。
生活很多不如意。但与其躺在指责上,不如多做,做是促进进步的最大动力。
附:这一篇我打算同时在百度贴一下,结果审核到现在还没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