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废话们 |
最近春菜上市,吃饭一般会点上一盘什么荠菜炒笋丝,马兰拌笋丝,炒草头,炒豆苗,炒小豌豆等这样的时令菜。但现在一半饭店端上的这种时令菜颜色绿得可疑。刚吃过的一顿,端上来的就是这样碧绿清脆的拌马兰,我找来伙计问是不是加小苏打了,伙计一概否认,但最后还是给我换了了事。
我是吃货,所以对一个菜该有什么颜色,颇有研究,尤其是马兰荠菜等类,自己种自己采自己炒都干过,冬天大棚出来的荠菜颜色最是翠绿,大火烫熟也不过暗绿颜色,最清楚一个菜即使用上最迅速快捷的烹饪都没法达到如此青翠欲滴的颜色,饭店的只有加了苏打。
小苏打吃到肚子里死不了,但对胃不怎么样的人不是好事。我的胃吃得消小苏打,但是吃不消经小苏打处理后的妖艳怪诞颜色。经我试验,小苏打加工的春天时令菜有如下特征:颜色绿得亮眼,一点不暗;小豌豆、眉豆等炒出来感觉特别油,而且那油在豆的表面似乎形成气泡;有些菜下面的汤色发红。
同样绿得可怕的是新鲜上市茶叶。再好的茶叶,再新的茶叶,干货拿在手里看的时候是加点黑的绿,泡在杯子里的茶汤颜色有点泛黄。但是现在去有些饭店吃饭,明明拿出来的茶叶是粗枝大叶,是明后不知多少周的N摘茶叶,远不是旗枪含珠,可茶汤却是青翠碧绿,分外妖异。基本上可以断定一定有鬼。加什么了?俺不知。
还有现在超市卖的那些万年青,传统工艺是菜蕻过沸水晒干。从小吃得很多,现在看到有包装出售,本来挺高兴,但一看那颜色,也是诡异的绿,吓煞个人。因此敬而远之,非自家产的说啥都不吃了。
清明前后,江南民俗还吃一种叫做“青团”的糯米食品。传统是用青蒿于石臼里打碎,与糯米粉拌一起,夹馅蒸熟。也有与蒸熟糯米饭搬一起继续在石臼里打成团的。这样出来的青团颜色青绿而不翠,青蒿香味扑鼻,拉开来看,断面还有丝丝缕缕的青蒿的梗。现在即使用机器打出来,拉扯开来,断面也是点点的青蒿残片。可是采青蒿是个麻烦事,野生没那么多,没法实现批量现代化生产,因此现在市面上很多青团是颜料染色,与青蒿做出来的颜色一样,当然是没法有真正青团的香味了。最有疑问的是,谁知道那都添加的是些啥颜料。因此要吃青团,还是自己做。青蒿满山都是,拿来粉碎机打碎,拌面粉成团,垫竹叶蒸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