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用外来务工人员-农村习俗(完)

(2007-09-11 08:54:08)
分类: 成见们
6,当时朋友下面的人事主管提出超先进的理念:以人为本。那可是八年前啊,那主管的提出比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都还要早。善用外来务工人员-农村习俗(完)朋友将信将疑,因为他认为那些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最在意的还是收入,用某些行话来说,还停留在生存需要上,对于后面几个阶段的需求还不是最在意。但是既然有点子,还是试试呗,谁知道呢。于是什么夫妻房探亲房节日加餐生日点歌等等的温馨节目展开了,一帮办公室和人事的小朋友们忙碌得风风火火,但是三个月后,朋友认为有投入没产出,基本上没有缓解对峙的矛盾,工人们也没有被小恩小惠打倒,谈问题依然直奔本质,谁都没将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当回事。这样,那些温馨节目渐渐取消了,只剩下探亲房一项,而且还象征性收费。
7,鸟人很郁闷,请客让我们一起帮想主意。他有前提,那就是不肯再提高劳动成本。那么我们就给他陈列条件,a,不能加劳动成本;b,不能破坏目前区域分割而居已经形成的安定团结局面;c,不能造成人员大批流失现象发生。主要就这三条。然后我们逐条分析,解答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我们谁都在遇到类似问题。
8,我们在分析7-b的时候,我提出为什么按照老家区域划分居住区对治安有益,找出原因之后能不能将这个原因扩大化,从单纯有益治安,扩大到有益人员稳定有序。没办法啊,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是这话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得先考察我们面对的“人”,总结他们的个性共性,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讨论到,为什么在农村本地时候本份善良,甚至有些懦弱的人们,到了城市有些能如此放肆,甚至暴力。我们能不能在工厂里小范围地还原给他们一个当地农村的环境。深究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剥洋葱似的问为什么的过程。我们在座的大部分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目前老家还在农村、时时回去农村的人,虽然江南农村富裕,可是,也可以提供参照。当时我看了一篇新加坡报纸上的文章,议论的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为什么会造成社会治安的恶化。其中一条,我复印出来传真给朋友,觉得很有启发。说的是农村目前治安局面的维系,并不是全靠法治和政府约束,更多的是靠舆论。这一点破,我们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我们看到听到,农村人矛盾纠纷时候常说的话,“这事我不能做,会被人戳一辈子脊梁”,“那事见好就收吧,别让人说难听话”,等等。而不是“这事我不能做,有背我的原则。”,“那事见好就收,对方可怜。”往大里说,农村因为相对封闭,人口流动相对较小,他们的道德维系,是建立在悠悠众口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自我约束之上。在那样的环境里,人如果做一次错事,几乎可以被人念一辈子,这个代价是不小的,谁都回在做错事前再三考虑。这就解答了7-b的问题,它是歪打正着地还原了一个农村环境给那些外来务工人员。
9,既然如此,7-c的问题也容易解决了,解决的办法叫做分而治之。我们继续细分地域。将湖南的细分,将四川的细分,一直分到地级市那样的小片。然后从中找出一个知根知底的工头,以后将这帮子五十来个人全交给他管,包干。工厂支付包工头收入,包工头负责管理工人的出勤等细节,甚至包括集体回家和返城。但是限制包工头手下人员在一个工厂里的数字,免得他一个人坐大,对抗老板。具体当然还有很多细节,都是慢慢一步一步地完善起来的。管住一个包工头所需花的精力,相对要少的多,即使包工头拉一帮人扯反旗,找那包工头算账也容易得多。而包工头管下面的人也比我们容易,都是一起长大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什么都可以关上门解决,包括新来工人的培训,他们早自己人带自己人地解决了。包工头位置坐稳之后,还可以向周围工厂推销他的人手,他也是渐渐做大。如果包工头信誉好,老板们之间也会互相介绍。从目前来看,这一步算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只限于有一点规模的,如果只有不到几十人的小厂,老板还是继续与天斗与地斗吧。
10,当然,这办法有些欺负人农村外来劳动力。
11,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随着劳动法执行力度增大,还有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日渐短缺,相信这个办法没多少年就得没用了。
12,最后不得不说,没搞过管理的人啊~~~~想出来的与第6条都差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