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分类: 成见们 |
这个问题上,我们就解剖麻雀吧,看看我一个朋友的企业善用外来务工人员的过程,算是企业用外来务工人员历程的一个缩影。
1,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他遇到人手短缺问题。这个人手短缺是相对的,大约是93年,本地工资飞涨,用工成本大增,于是他眼睛对准四川。通过四川成都附近的一家当地劳动局招来二三十个年轻男女,培训上岗。那些孩子很好用,很勤快,比当地孩子听话得多。于是朋友尝到甜头。
2,然后,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城市的长途汽车站与火车站附近聚集很多扛着被褥的外乡人。朋友招工就非常容易了,在门口贴个榜,很快就有持着中介介绍信的外来务工人员找上门来。这些人最先也都听话勤快,但是到了95、96之后,社会变复杂了,这些人就难管了。一千多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宿舍,小偷小摸不断,一会儿这个丢衣服了,一会儿那个丢自行车了,至于吵架更是家常便饭。还有的是拿了厂里的值钱东西不声不响回家乡了,没精力去捉,捉也未必捉得到。更有意思的是,本厂女工白班下了后换上裙子花枝招展地去舞厅赚外快,朋友有次亲自出马,半夜逮了十三个翻宿舍大门进来的兼职三陪。朋友的办公室成了当地派出所的临时办公室。
3,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朋友不得不在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方面下苦功夫。他着手把宿舍区分片,湖南的归湖南住,四川的归四川住,江西的归江西住。他的目的是:老乡之间总不好意思偷来偷去吧。果然,这个变动的效果好。宿舍里面的鸡飞狗跳平息一大半。可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老乡们抱团儿地跟管理对抗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