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估计俺是眼红

(2007-04-28 08:46:10)
分类: 玩意儿
估计俺是眼红 
4月25日,两位收藏爱好者在观赏一件标价4000多万元的翡翠珠链。
耐:东西是好东西,每一粒翡翠都有料。可是能不能别总是没一点审美来这么一串,而且为了显示有料来那么老大一串,看看这图像里的比例,怎么看怎么沙和尚,一点米有美感。项链制作人太实在了。
匠气十足。
好多中国传统玉作都存在这个问题,石雕也是不例外。比如现在很被吹捧的和田仔玉,区别仔料和山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外面一层皮,因此为了显示有料,那些仔料玉雕都是把皮保留着,雪白一块玉上留一块斑,想象一下美人脸上的雀斑吧,又不是上官婉儿额心的梅花烙。即使工匠再有本事把那块皮雕得顺势而为,变成雪白笋肉外面一块黄笋壳,变为雪白瓜仁上一只小虫,那块皮存在的价值也不过是一块标价牌,不过是显示它的身份:有料。而把真正欣赏羊脂玉的莹润则放到了其次。本末倒置,这就是匠。
然后,就看雕刻内容。除了如图搓成一粒粒圆球之外,还有很多传统雕刻工艺,比如现在流行一时的只进不出的守财奴标本貔貅,菩萨像就更别提了,进去商店看玉,基本上逃不出这几种,千玉一面,简直没法为欣赏玉质之美而买玉,没法下手。有些则是稍微动点脑筋了,比如猴子爬到马上面搔首弄姿,叫马上封猴(谐音马上封候,进取心之急切啊),小孩子给大象洗澡而不是瞎子摸大象,那叫童子洗象(谐音童子吉祥),等等,唉,这些雕刻有助于体现玉的美感吗?糟蹋。说到底,还是匠。
玉若是有知,定会求老天保佑下辈子变为死硬分子雨花石,只稍微加工,基本天然,养水里绽放真容,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