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2007-03-15 10:01:14)
分类: 成见们
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不止一次看到媒体上讨论女人应不应该回归家庭。记得有一次在国外的报纸上看到,女人出去工作得不偿失。什么原因呢?因为女人出去工作挣来的钱都花在为了工作而缩短家务时间,而不得不买的半成品食品上了。我当时还觉得挺有道理的,可昨天越想越不对,觉得这个论据是很反社会的。
我们只要把目光放远一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女人在社会中角色的定位,基本上就能推断岀我们现在社会中女人角色定位该是什么了。其实,根本毋需讨论,发展曲线就明摆着放那儿,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双发现的眼睛。
往上追溯,有一个令女人骄傲的时期,那就是母系社会时期。母系社会的形成是自发,肯定不是现代人的战争造成,凭体力,女人怎么打得过男人。是那个时候落后生产力的现实需要,推动母系社会的形成。
然后,女人社会地位越来越低,而生长力则是走向上的曲线。那些奴隶社会啊封建社会啊,我们暂时不提,就说曲线走到近代。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从手工,到机械,再到电子化,更到现在的自动化,生产力越来越发展,相对应的,就是人逐步从漫长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对于家庭来说,一个家庭的家务活,从最初的纯手工,到现在的全自动,甚至可以未来的遥控,也是紧跟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最初,一个普通家庭的支撑,其主流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干活挣钱,女人在家干活维持家庭。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家庭,成为社会的一个细胞,而且是最稳定合理的细胞。这里不说男人,计算一下当年女人的工作量,真是非常巨大。一个普通家庭需要象模象样过日子的话,必须要一个女人在家料理那数不清的家务。分析一下,女人工作量巨大的原因在于:
吃,需要用很容易弄脏家里环境的灶,灶决定女人每日三餐需要花很多时间搂柴禾,搬运柴禾,点燃灶头,饭后清理灶灰,清理厨房。至于用水的不便等就不计在里面了。而非工业化也对应着商业流通的不足,成品非成品食品不多,女人一天花在三餐上的时间,四个小时是最起码的。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管道煤气或者电子灶具,还有无数速冻食品,一天花在吃上面的时间,能有一个小时,那已经算是奢侈了。
穿,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吧,浆洗缝补。在没有缝纫机之前,甚至在女人需得手工织布的时候,身上的一件衣服,需要耗费一个女人多少时间,我反正算不出来。就算是我记忆中的七十年代,母亲还得花无数业余时间在织毛衣上,当年开会时候,女人人手一件毛衣在织是一普遍现象。洗,手工。遇到孩子刚出生,那就天天趴河埠头洗吧,一天不知多少时间扔里面。补也是,以前孩子多,看看过去小说中对母亲的回忆,都有母亲凑在油灯旁补衣服那么感人一段。花在穿上面的时间,是个无底洞。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话,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也体会不了的。慈母呢,也是更多时间放在开发与儿女的情感维系上。洗衣服之类的事,全交给洗衣机,每周花在洗衣服上面的时间估计都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住,因为房间装修产品的改善,房间封闭性好了,房间内家什本身不大容易产生灰了,周围环境也改善了,(当然,化学成分可能更复杂),女人花在拖地抹桌上的时间大大减少。就在不远的以前,地板得用碱水擦,水泥地天天很诗意地生尘,瓦缝里也会挂下灰烬,一天最后几天都得花在大扫除上,现在,我一个人当家这么多年都没干过。
说这些,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那些“男主外,女主内”的现实需求已经不存在了。现实需求是土壤,是大环境,土壤和大环境决定生出来的植物是什么。传统女性角色就是产生于过去手工时代土壤上的特定角色。传统女人之所以成为当年主流,由当年社会需求决定。而在当今社会极大变革的前提下,依然再要求女人向传统女性靠拢,显然是悖论。
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女性可以从家务中解脱出来。而不用再拘泥于过去的男主外女主内。当然,这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男性也可以从社会上获取家务支援,未必再需要传统妻子这一角色,男女关系从过去的相互搭伴过日子,演变到现在的……既然不用搭伴都可以过日子,那维系男女在一个家里的理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感情。反而单纯了。
因此有些女人的目标是做个传统女性,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投机的选择。现在的社会生产力环境决定的,现在做传统女性,只要在形式上做到,就是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就行,那些传统女性最沉重的行动都已经不需要了,家务劳作很轻松,没有些电影电视上演的那么累,除非是没脑瓜的。但是选择传统女性,这传统两个字,又赋予了选择者在这个男性社会里的熠熠道德光环。这真是一件又要做什么又要立什么的投机选择。那么,这些选择做传统女性的女人想过没有,家中那些减少家务劳作的工具从哪儿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那就需要丈夫去争取了。在以感情为理由结合的家庭中,女人好意思做出这种对丈夫比较不公平的选择吗?
对于特例,比如说女人家丰厚嫁妆男人挣钱厉害等的,我们不予讨论。
我认为,那些依然坚持传统家庭职责分配的人,或者说国家团体,是反社会的。对想工作的女人不公平,对独自挣钱的男人不公平,对社会,一个抹煞女人社会工作和贡献的国家或团体,是遗憾于现实的。
附:
兄弟这篇文章,并不想讨论女性该走进家庭还是该走出家庭,而是阐明对于现代社会形式下,女性的社会分工,已经不用再局限于家庭,你要进家庭还是岀家庭,全是个人选择。而是想对那些坚持传统女性论滴人说,TMD,别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了好不好,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没那么崇高,你们已经够沾便宜了。而对于依然抱着传统女性观念的女人,我想说,醒醒吧,但愿你别再拿这个教育别人衡量别人。传统女人已经只是选择之一,而不再是这个社会的美德。
我压根儿不喜欢这篇后面有人告诉我家务活很累。只要你睁开眼睛看看,家务女人与工作女人能角色互换吗?以为家务多了不起。
最后,向那些当年既要工作,又要完成沉重家务劳动的妈妈们致敬。他们是我们的母亲,但是我们未必一定要模仿他们走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待失败者
后一篇:俺们的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