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华尔街日报,在曾荫权寻求连任的这篇新闻里,看到这么一段,挺有意思,不由想到最近一阵,在金融业方面香港与大陆之间的互动。
“此前一天香港政府刚刚宣布,中国政府将允许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鉴于曾荫权力图强调,作为一名称职的领导人,他能够通过加强与大陆的联系从而为香港赢得经济利益,中国政府的上述决定对于曾荫权来说不啻为一则好消息。”
我同时想到的是那些大国企,如工行中行回大陆股市上市的事,以及刚刚前几天的人保在大陆股市的上市。这几个大盘在国内的上市,带动香港股市这几只股票的涨价,甚至带动香港股市股指的上升。当然,这里面有资金的炒作,但是炒作的背后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看到香港经济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受大陆经济的影响?
我同时想到的是那些大国企,如工行中行回大陆股市上市的事,以及刚刚前几天的人保在大陆股市的上市。这几个大盘在国内的上市,带动香港股市这几只股票的涨价,甚至带动香港股市股指的上升。当然,这里面有资金的炒作,但是炒作的背后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看到香港经济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受大陆经济的影响?
以前,那些国企千辛万苦杀到香港去上市,香港股市给我的感觉是“来,带你玩玩”。现在,国内股市的迅速增资,虽然依然还比不上香港的盘子容量,但是,已经从带你玩玩变成联手互动了。最近国内股领着H股涨的调子,太多。
原因在于,今天新闻里面马凯说,中国的GDP到20万亿RMB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我记得还在不久的几年前,我们曾欢庆我们的GDP达到一万亿美元,而我们就那么快到两万多亿美元了。中国,虽然人均GDP并不高,但是总体,已经算是大盘了。这样的一个大盘,对于香港经济而言,是机会,但更是一个警告。警告的内容是,在面对身边这个快速增长的巨大磁吸面前,如何调整自己的定位,使香港继续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不是成为被裹挟的附庸。
大陆一直在培育上海成为金融中心,但因为政策与人才原因,上海在金融方面飞跑一阵后有些慢下来,依然取代不了香港。可以预见的是,人才这个问题,随着海归增多,本地金融人才实战机会增多,以及经验积累,不出几年可以解决。不可遇见的是政策,但内地快速发展的经济可以抵消一部分政策的不利面。几年,可以说很近的几年后,香港金融还有多少优势?
金融上没优势的话,这颗明珠就得没落了。
而我们奸商们,从以前的赶着去香港上市,将变为回国上市了。
对于香港的未来,如果想指着大陆政策给点利好来维持繁荣的话,我就不看好了。总得有点通盘的长远的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