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积肥

(2006-12-30 09:05:16)
 
昨晚的床头读物是《天龙八部》,说到段誉差点被做成花肥。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看到过的种种积肥趣事。除了常规的那种青草佶杆之类的堆一起沤烂了做肥料,还有很多现在可能不见了的积肥方式
一种是灶灰。
以前大家都烧柴灶,家家都有一根烟囱。我们要的肥料就是从烟囱和灶上大锅底刷岀的那层墨黑的灰。而这种灰又不是单纯的灰色的柴草烧后剩下的灰,这种灰很容易辨别,那就是颜色:墨黑。我不清楚这种灰好在哪里,但知道这种灰一定是好东西。原因是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次积肥任务布置下来,每个同学得交二十斤草。但是如果有同学交的是灶灰,他只要交一斤就行。想想,20:1,多令人羡慕的数字,由此可见灶灰的珍贵。可惜我家没柴灶,煤饼炉上面刮下来的不算数,真是郁闷啊。每次看到小朋友拿小小一包灶灰就能完成任务,那个眼红。
二种是河泥。
过去每年这个季节,都有挖泥船在河里穿梭,疏浚河流,同时也挖上肥料。挖泥的工具是用竹编的两扇蚌壳状器皿,大约五十厘米长,上面绑两条竹竿,形状如果缩小了,就是现在不锈钢勺子的模样。挖淤泥的人站在水泥船上,把竹勺往下插,然后两个勺合在一起,“捧”一勺淤泥出水扔进水泥船舱。因为竹勺漏水,一般挖上来时候汤汤水水漏掉,剩下大多是固体物。前不久看到宁波的报纸上面说,这种办法现在又用上了,可现在的出发点已经不同,不是以前的疏浚+积肥,而是疏浚+环保。因为这种办法既疏浚了淤泥,又对河底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不像用淤泥泵,洗完之后河底一片死寂。不过呢,以前的淤泥可以用,现在河底的淤泥,不知道有多少有害物质沉淀,谁敢吃这种淤泥种出来的菜啊。还是请城市绿化消受吧。
三种是粪缸。
这玩意儿你可以说肯定知道它们的用途,但是对于里面的套路可能就不知道了。以前粪便这种肥料是很受重视的肥料。在化肥出现之前,积肥的主力就是粪便。当年农村与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勾搭的其中一条利益连线,就是人粪肥。为了争这么一条利益连线,常有文斗武斗发生。有人如下乡免费搓了一顿,最好一条龙服务,把拉的事也就地解决,肥水不外流,哪儿来哪儿去,这叫交公粮。
当年家家户户有一只便缸,就是粪缸,放在村子下风头处。农民,就用他们自家便缸解决问题,类似我们这种没地的,便缸满了不用愁,自有人找上门来收购。收购一般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经常有人拖着一条竹杠“哐哐”地从石板路上扎过,都不用吆喝,都知道这是收便缸的人来了。就像现在喊收破烂送煤气的差不多行径。买卖双方现场看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很干脆。另一种则是有七亲八眷的跟我们搭上粪缸关系,以后我们家的粪缸给他们包了,他们三不五时拎些新鲜蔬菜过来。所以,粪缸也是钱缸。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站粪缸畦里跳脚大骂,骂缺德的偷了他们的粪水。现在回想起来很有趣,当年可是关系人家切身利益。
如今我想到当年的粪便积肥方式,心想,会不会当年小孩生蛔虫多,国人生乙肝多,都与这种积肥方式有关啊。
希望您看这篇博客的时候,正好不是吃饭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