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鲞、鳗筒
用来制作鳗鲞鳗筒的是一米长,肉膛饱满的海鳗。因为鳗鲞好像是宁波人的传统年货,所以每到年底发福利,肯定有一两条海鳗。做鳗鲞是件技术活,我们帮不上忙,最多帮忙削几根筷子做支撑,或者递几勺盐做最佳帮厨。
海鳗如果新鲜,那颜色是铁青色的,一般完整一条下水洗净后,放大石板上,从背部下刀一剖到底,变成大大一片。挖出肠子等物,一般新鲜鳗的话,肠子等物挖出来是完整的一砣,甚至不很流血,这样的鳗鱼不用洗,用干净的布抹去残留的脏物就行。洗了鲜度要失去好多。这样的鳗也尽量少用盐,稍微撒一点就行。完事后用两头削尖的筷子撑开,挂到通风的高处风干。冬天里艳阳高照,西风4-5级的天气,最是晒鳗鲞的好季节,有时一天就可以完事。
风吹鳗鲞飞,比人家日本描出来的鲤鱼旗不知实在多少。
吃的时候,切段,蒸熟,就可以了。如今也用一尺多长的河鳗一样的小海鳗做鳗鲞,手法一样,晒出来的鳗鲞薄如透明,非常好吃。我一次可以吃一条有余。想到鲜河鳗如果能吃一条下去,那就成伟大了。
鳗筒做时,从肚子剖开取出脏物,需要好好洗干净,抹上盐,然后用一条粗棉线将鳗从下到上绑紧,绑成一条笔直的鳗棍子,再挂风中晾晒。因为鳗筒厚实,很难找到好天气晾晒完全,所以一般人家很少做鳗筒。很多鳗筒是渔船上现捕现杀现晒,挂桅杆上让大海风吹透的,所以谁都知道,这样的鳗筒非常新鲜。很多老饕,就专门找这种渔船上晒干的鳗筒买来吃。而且渔船上的鳗筒用海水洗净,都不用盐腌,味道淡而鲜,当零食吃都无所谓。
酱肉
小时候记得大队里发猪肉,我们倚社户也有,每人没多少。不过爸妈厂里发得稍微多一些,有时会有老大一块腿肉。没冰箱,这些猪肉又需要有地方搁,除了搁肚皮里,就是处理了挂屋檐下,留待以后慢慢吃。其中一样就是酱肉。
酱肉一般选瘦肉多的部分来做。酱油加水、糖、黄酒,大块肉浸进去就行。等浸透了,用条绳子穿过,挂起来风干。(幸好都是冬天发福利,否则春天哪来那么多西北风天气,不过现在这年头暖冬,又得候着老天爷的眼色做酱肉了。)
吃的时候就切一块下来蒸熟,切片。香!我从小最喜欢酱肉。
酱肉如果做得多,一时吃不玩,日子挂长了,外面会冒出白色的酱花,但又不是霉变。酱肉的肥肉部分会变得透明。这时候,酱肉就更好吃了。
不知为什么,我娘不爱做酱肉,我只有自力更生了。
前一篇:大江东去(十,1987)3
后一篇:当市场越来越多精神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