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一声儒商我毛骨悚然

(2006-10-30 12:27:58)
周末在一个朋友的山庄喝茶吃水果。山庄的柿子熟了,红彤彤沉甸甸挂在光秃秃的枝上,想吃,自己拿个竹竿绑着的网兜去捞,这种不是摘下来养红的柿子非常香甜。山庄的桔子也熟了,挑已经橙红的摘来吃,肯定无比鲜甜。
茶是武夷大红袍,据说。某人知道来人都是土匪,当然不会搬出他有年份的紫砂茶具,而是拿大玻璃壶装一大把茶叶,先拿沸水过一遍泼了,然后再泡,谁想喝自己拿大茶杯倒,倒来牛饮。说实话我对陈年老茶壶爱看不爱用,最怕那些有包浆的茶壶,何为包浆?陈年老垢也。天还热着,枫叶与银杏叶都还不见动静,鱼塘边倒有芙蓉花开得热闹,墙外是夹竹桃花开得热闹,花朵都是粉红雪白。如此干燥透明的阳光下,芙蓉花一点不女儿。
朋友中有一个曾经写了一本自传,一半靠自己送人销售掉,从此后很是自诩儒商,但最近几年他再也不提起,谁再恭维他是儒商,他保证牙疼似地哼哼。今儿聚会前不知谁招惹他又称他是儒商了,还被同来的奸商听到并公布了,他一直没好气,一会儿说柿子性寒味甘,害得他提起儒商两个字就胃寒作呕,一会儿说桔子太酸,害他想起儒商两个字大牙倒掉。我们说,现在称人儒商就跟称人文化人一样侮辱人啊。然后大家一致推选谁是真正的儒商,惭愧,阿耐同志没被选上,被选上的是庄主。于是那个原本唧唧哼哼的儒商那个高兴啊,庄主则是愤怒地断绝了我们中饭吃他柴鸡的念头。所以,阿耐同志是打死也不肯说出自己在写字这个事实,那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然后我们研究了这年头文化人为何不找人待见的问题。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有说文化人太没骨气,一笔小钱就能让他们放弃原则写吹捧文章的;有说文化人吧,坏事做了也就做了,还引经据典为自己找理由,没种得很;有说文化人一骗就是一大片,人还没一点内疚。等等。我说他们是光着腚儿笑别人,奸商们混到今天这地步,别想纯洁到哪儿去,个个不会比文化人好一点点。奸商们说,那不一样,大不一样。
我回头想想,也确实不一样,没法类比。原因还是得怪社会,社会对某一群体总有特殊的道德要求,比如对老师,有为人师表的要求,对文人,则有文以载道的要求,对奸商,则是没啥要求,只要不杀人放火就算是还行了。
对文以载道这个要求,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好像一直没太以为然,当然是出自懒散的自觉,而不是太高的觉悟。第一次接触文以载道的大棒,是高中时候,全班在语文老师组织下辩论言情武侠小说的存在必要性,全班的观点N:1,我是那个一,其他N个人都坚持文以载道,言情武侠小说没有思想的很,没有存在的必要。老师当然一锤定音说N人的观点正确,然后对我的存在就是必然的言论做了批评,所以我至今依然耿耿于怀着,常常想起当年那场影响我思维的辩论。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抢着看武打言情,可为什么辩论起来又是振振有辞地指责武打言情的不可存在性。我当然是辩论越辩越坚持自己观点,我想,如今我那些高中同学,估计嘴上是没几个会再坚持文以载道了。
但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以及如今仍旧守着类似语文教育的同志们,心中那种文以载道的思想可能已经根深蒂固了,虽然现在会笑言一句这思想有点荒唐,尤其是看了最近的梨花诗母和诗人裸奔之后,对文化人这个称谓普遍不感冒,可一想到文化,他们还是不知不觉地将思想往文以载道的框架要求上靠了,一看到现在文化人的作为太不载道,就变本加厉地厌恶,而忘了他们也不过是正常普通人,我们的很多作为未必比他们高尚。这就像我们看见老师们责打孩子时候,对那种老师心里很有千刀万剐之心一样,我们以一种高标准严要求来看待文化人了。
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鞭策越严厉,这是必然。
想通了这点,我是更加不愿意告诉人我写小说了,万一被人当作儒商来高标准严要求了,这下辈子做人还怎么快活,简直是别活了。
以后谁也别叫我儒商,我会毛骨悚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