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月份GDP公布,这已经是老新闻了。公布就公布,我看到的是中央后面发出的声音,就是这条,说宏观调控已经出现成效。都知道经济发展有个惯性,调控政策出来,不可能立杆见影,再大的调控力度下面,经济还是会照着惯性加速度飞奔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减缓。减缓之后,又有个惯性,会减上一段时间。如果调控力度过大,药下得比较猛,减缓的惯性也将比较大,经济可能硬着陆。调控的关键点就在掌握那个转折点,不能心急,一步一步阶梯式地推出调息等政策,这个步骤,我们前段时间看得很明显了。中央在看到三季度GDP增长减速之后发出宏观调控见成效的信息,表明他们已经认可宏观调控的成效,然后是将暂时中止调控政策出台,观察减速的惯性将滑行多长距离之后,再有新的应对。前一阵子又有加息的声音出现,最近,我怀疑三个月内不会再有。
二,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深入调查,已经从政界扩大到商界,房产公司,基金公司,和投资公司,都有涉案企业负责人被双轨或配合调查。所有做企业的人都知道,借贷,除了从银行借贷,还有社保基金以及其他很多公有资金流动在市场上,这是一个很不规范的地下金融市场,从90年开始已经有苗头出现。这种借贷通过掮客从中拉线,银行作中介,利息相对高于银行普通存款利息,而且利息提取比较灵活,可以为借出放提供小金库来源。前一阵子东北某地高速公路一笔款子被那儿的中行一个操作员昧了,就是类似情形。可以这么说,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游离于银行外的借贷资金非常充足,因此导致通过银行利率调整以宏观调控的目的经常很难实现。当初银行利息调整时,很多房地产公司气壮山河就是例证。这回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深入调查,除了就事论事之外,还有个杀鸡儆猴的作用,随着调查越来越扩大到商界,借出和借入类似资金的公司人人自危,毫无疑问,肯定有大量类似社保基金的资金退岀融资市场。这笔庞大资金的退市,其对经济的降温作用比降息更明显,而且直接打击的是目前最热的房地产市场。我不清楚中央拿社保基金做切入点的最初,不知道有没有想到对宏观调控的辅助作用,但对房地产降温方面肯定是考虑重点。但是那笔退出房产界的资金总得有去处,我怀疑因此股市还可以因此温暖几天。
综合以上两条信息,综合分析,这两条信息对于宏观调控都是利好,而对于贷款利率增长方面都是利空。而后者的影响更大。汇率政策会出现什么变化,我暂时还看不出来。不过欧洲会不会通过类似美国的进出口政策来严厉对待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这应该是个关键。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应该还是很明显的,肯定是一路缓慢走高,不会有变的。
前一篇:大江东去(六,1983)5
后一篇:浓缩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