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常去光顾的摊贩向我吐血推荐来自内蒙古的圆茄子。它与其他茄子不同,不是长长的,也不是灯泡型的,就是拳头一样扁圆的。菜贩说这茄子吃起来很甜很脆,我对于甜倒是认同,对于脆是不大相信的,但想到这玩意儿居然来自遥远的内蒙古,买来昨晚就炒腊鸭脯来吃。果然清甜爽脆。可见南橘北枳,果然不能凭经验乱定。
想起小时候,蔬菜大多来自自家屋后那篇院子,养鸡吃蛋,夏天丝瓜棚遮阳,扁豆架开花闹猛,冬天满地都是碧油油爬满蚜虫的菠菜,屋角有茶树和多年生白菊花树。只有极需要阳光的花菜包菜才一直种不好。大概除了大米吧,其他菜大多难逃一个市的范围。然后城市化,家家都起高楼,都恨不得一家三口造个碉堡一样的三层楼房子,一个人起码占三四间,原本的前院后院都没了,即使有也给浇上亮晃晃的水泥地。我家大概是异数,还保留前院后院,可问题是周围高屋林立,遮阳蔽日,院子里的日照差好多,有些蔬菜已经不能太好成长,比如玉米。我说我们家就好像这块地方的不开放花园绿化带。同时,农田也被几乎征用一空,即使留下的几块边角料,种的还都是易照料的花木。当然,大多数人吃菜得靠市场了,市场里的菜,已经少有本地菜,大多的,就是内蒙古茄子这样的来自天南海北的东西。去年大台风,蔬菜给淹了不少,宁波的蔬菜几乎灭顶,当时出于习惯性思维还想呢,这下没菜吃了。结果进入市场,几乎啥都没变,价格也没怎么波动。可见地产蔬菜早就无足轻重。
再深想,不得了,冰箱里的东西岂止天南海北,都世界各地了。那些奶酪黄油,几乎一个品种来自一个国度,调味品也是,谁让我旅游就爱买调味品呢?咖喱就来自两个国家。刚拎起被我发配当料酒的酒瓶子一看,波多黎各的朗姆酒,嘿,我这地理不好的还得查地图。
难怪油价得飞涨,得落不下来,原来都烧在这种物资流通上了。
以后再也无法理直气壮说自己环保了。
世界很大,欲望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