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村实行村领导选举。这是一件好事,是农民可以表达民意的机会。选举的结果,必然是导致被选上的村干部必须在执政时照顾到民众的呼声。不用说,为村民办实事的村干部多了,明目张胆做坏事的少了。
但是有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因为选举的票是捏在特定人口手里,那些人必须是农业户口,而且还得是户籍属于本村的农业户口。可问题是,一个自然村落,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村落里住的人,早在多年以前,已经是三分之二是农民,三分之一是居民户口。如今人口流动大了,更有外来人口买屋或者租屋居住,一个村里面,人口成分非常复杂。
但是这片区域享有投票权的却是只有某一部分户籍农民,因此管理这片区域的必然是这某一部分农名选举出来的村干部。毫无疑问,村干部必须为有投票权的人办事,做事时候,必然倾向那些手中握有投票权的户籍农民。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住在村子里的非户籍人口受到另类的歧视。你可以去看,村道路修整时候,那些人家家门口的道路没人理;隔壁农户占共有地块摆东西,你没处论理;卫生打扫不到你家门前,垃圾却会扔过来等等。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手中没拿着选举票。因为你手中的选举票是给街道的,农村这一块街道管不到。也就是说,你得完成提供给街道的权、责,但是你享不到街道提供的利。住在农村的居民户口无形中被剥夺了利。
但是因为农村如今卖地搞工业之类的富得很,如果你觉得权利无着,现在想加入农村户口,人家村里还不干呢,好好一块蛋糕,怎么能让你分一口去?
于是,住在农村的分本村农业人口就这么成了二等公民
只要我国这种现有的户籍制度依然存在,歧视将无处不在,不是居民歧视农民,就是农民歧视居民。去年我曾写一篇文章说,现在的户籍制制度,是一种变相的种姓制度,我现在还这么认为。
如今社会已经看到农业户口的被歧视,很多政策已经向农业户口倾斜,不免地,就产生了我这篇文章所说的另一种歧视。只要户籍政策还依然把人们人为地划分为种类种类种类,种类之间就永远不可能平衡。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户籍制度改革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本届的政府擅长于等,擅长于挤牙膏。汇率改革等。国六条细则也是等了一个半月才有前不久建设部悄悄地公布。户籍政策,太兴师动众,估计是遥遥无期了。不过公务员工资改革倒是快速出台。最腻歪的是答记者问,此地无银的多次强调,本次公务员工资改革不是涨工资。靠,不上涨还是跌吗?跟发改委涨油价涨电价说是为鼓励节能一个腔调。